航空股長期以來都讓投資人失望。自1990年初以來,標普500航空業指數的年均回報率(包括股息再投資)僅為1.4%,遠低於標普500指數的10.4%。該指數曾在2001年1月5日創下歷史新高,但911事件後導致其暴跌。此後,每當航空股看似要重返高點,總是會發生某些突發事件,如金融危機和疫情,導致它們再次下跌。
這次看起來有所不同。從去年8月的低點到今年1月的高點,航空股飆升了95%。就在上個月,分析師仍看好航空股後市晴空萬里。尤其是達美航空(DAL.N)、美國聯合航空(UAL.O)和美國航空集團(AAL.O)等傳統航空公司,在樂觀的財報、穩定的需求和強勁的定價能力的支持下,被寄予厚望。航空業指數當時只要再上漲25%就能達到歷史新高。
但現實並非如此。近期的一系列利空消息使股價暴跌,關稅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打擊了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而且,這不只是市場情緒的問題。達美、聯合、美航和西南航空(LUV.N)本月均發布了第一季的預警,需求的突然疲軟波及各個領域。西南航空提到政府差旅減少,聯合航空表示其政府相關訂單縮水了一半。達美航空警告稱,企業支出正在放緩。而專注於休閒旅遊的Allegiant Travel本週稍早也表示,需求正在走軟。
「過去一個月,旅遊類股票已下跌20%,市場正試圖應對經濟放緩和消費者信心下降帶來的影響,」Melius Research分析師Conor Cunningham指出,4月市場曾試圖透過穩定的言論來平息恐慌,但由於情況迅速變化,這些言論很快就被市場忽視了。
更糟的是,混亂的關稅政策讓富裕族群也變得謹慎,企業更不願意開銷。「對價格敏感的休閒旅客,以及受美國政策高度影響的企業,表現得更加謹慎」TD Cowen分析師Tom Fitzgerald寫到,這讓航空公司措手不及,去年第四季的需求依然強勁,但這種趨勢只持續到1月。
展望未來,Cunningham承認,市場上幾乎沒有什麼因素能夠扭轉跌勢。目前正值季節性最弱的季度,對盈利影響最小。因此,如果需求在關鍵的夏季旺季回暖,投資者最終可能會原諒短期疲軟。或者,至少如果市場下行,航空公司能夠證明自己終於學會在市場低迷時不再大幅削減票價,以免破壞利潤率和定價能力。
歷史不一定會重演。Fitzgerald認為,考慮到目前已知的市場情況,尤其是對傳統航空公司而言,航空股的跌幅可能過度,投資者不應過早下結論。
「如果需求和消費者信心能夠穩定,航空公司可能會迎來一個比市場當前預期更好的旺季」他寫道,但我們也承認,這種市場動態變化極快,而航空客流量往往是同步指標,一切看似正常,直到不正常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