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房市除空屋率太高,閒置房屋愈來愈多,囤房也已嚴重到政府不得不正視的地步,再不尋求可行的根本解決之道,可預見社會問題將愈來愈嚴重。其次,如依國發會公布二○六一年全台低推計人口可能只剩下一六六二.八萬人,其中,零至十四歲一○七.四萬人(六.五%),十五至六十四歲只有八一九.八萬人(四九.三%),六十五歲以上七三五.六萬人(四四.二%),不僅空屋餘屋問題會愈來愈嚴重,社會住宅與老人住宅等相關問題亦將愈來愈棘手。這一波房價上漲已超過十一年,政府對外來非產業投資資金若再不設防,台北市精華地段房價可能逐漸走向香港化,尤以海外資金、台商、港資與陸資炒房機率最高。雖然高房價幾乎已成無解難題,惟政府打房與實價課稅等措施仍不宜躁進。尤其正值房市景氣轉折關鍵時刻,正是稅制改革好時機,主管機關除應密切監視景氣動向,更應審慎研擬對策與實施時機,俾免「吃緊弄破碗」,導致房市崩盤,金融業出現系統性風險,反而得不償失。其次,實價課稅新稅制未能如期送立法院審議,應與主管機關未能正確掌握房市景氣動向息息相關;例如美國肥咖條款(FATCA)展開查稅,台灣肥咖資金悄悄經由地下管道回來,另外,中國大陸肅貪,也有不少資金流入台灣。因為這些資金不敢曝光,只會存放在自家保管箱,或悄悄到中南部炒作農地、工業用地等。另外,新稅制擬訂過程,如能就目前房地產稅制與實施後之持有稅、交易稅、資本利得稅等前後稅負加以比較,當可了解其對整體房市與經濟發展深遠影響,及此一工程艱鉅與實施困難性。稅制改革箭在弦上,新制未實施前,大都以行政命令或解釋函逕行課稅、補稅,再加上市場景氣急遽轉折,已造成產業經營極大壓力。若要儘速上路,卻又面臨稅制轉換與選舉等諸多枝節,無法如期送立法院審議,因此,實價課稅問題可能還會拖延一段時日。
經歷: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中華不動產仲裁協會仲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