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筆者來台第二十五週年,伴隨眾人祝福聲繞耳,一路走來的過去光景逐漸浮現,感恩的不只是實現了當時念想,歷經過各種風霜困頓,克服了且沒留下太多傷痕,也沒遺忘初衷,保有利人利己的信念。
依稀記得來台第一年,心中默默期待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回報台灣社會,很快的在第一個十年站穩腳步,擁有自己的事業,並開始照顧家人及開始捐獎學金;隨著投入社會關懷及獲獎,在2017年來台二十週年之際,開始擁抱前所未有的掌聲及迴響,並走入東南亞開展公益計劃,開始更積極的關心本土社會,也受邀回香港分享「就諦的初心」!
二十五週年,我該如何做一個紀念或總結呢?腦海中還刻著一個印象:曾經前北台北家扶中心主任說「許多團體請兒童吃大餐,家長把孩子送到,自己卻只能落寞回家。」當下我心中一驚,進而規劃一場公益餐會,安排在「北京樓」邀請一百位受助家庭成員一同吃烤鴨,而這個地方正是我第一次被請客的餐廳。
今年沒有特別的慶祝,卻有更成熟的做法!
越南校友阮秋姮的母親從越南來台灣省親,我便邀請他們一家人到宜蘭三星鄉阿堅哥的「把度農場」午餐和親手摘芭樂,看著友人一家和樂的滿足感,彷彿見到母親的笑容,心中滿是懷念,同時也幫助受傷的場主的堅哥農場增加收入。
緬甸學生在台大國發所對面開了一家早午餐店「甸記你」,受到緬甸教育團林語珊團長邀請,開幕後我一連帶朋友去了三趟,好吃是店家的絕對優勢,但更希望提供學弟妹們我的顧客視角和創業經驗。
張順紫店長也是台師大僑先部的校友,她總會用心認真傾聽顧客意見,她分享有些做法也是以往工讀所見所聞去修改,經驗真的很實用。店內另一學弟開心表示,「聽學長們的對話,簡直是跟巴菲特午餐一樣有價值。」對於他們的回饋相當感動,這正是僑外生的特質:樂天、積極,又充滿活力!
上週舉辦一場餐會,邀請程天縱老師來和年輕朋友們分享他的外商管理經驗,出席的有台中的楊斯棓醫師、嘉義的張進逸等友人,大家收穫滿滿!更啟發我要持續做該做的事。培養資源、連結經驗、傳承傳達值得承載的載體。
本週迎來另一好消息~賽珍珠基金會同仁通知,去年我募款促成的【第一屆新住民碩博士論文獎助計劃】已結束收件並進入評審階段。目前已收到三十多份論文申請計劃,讓大家相當期待成果公布。
感謝教育部安排教育廣播電台李大華主持人專訪,讓我能更完整地闡述更多對僑外生的見解,希望社會大眾能一起發掘新移民、僑外生對社會的正面價值。
夜深人靜時反思,我慢慢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期望在未來的五年後,迎來第三十週年能成為更具有影響力與貢獻的人。
(作者李三財為財團法人賽珍珠基金會董事/教育部僑外生在台校友聯誼會會長)
▲阮秋姮帶著家人,陪母親走訪宜蘭,回味從前在台灣工作的歲月。
▲「甸記你」是社區型的早午餐店,卻充滿了緬甸的記憶,還有新一代緬甸僑生的努力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