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大張旗鼓地射出三箭,舉世矚目;眾所期待的第三箭,其主體就是設置自由經濟區。中國大陸的習李體制一上任,就碰到棘手的經濟疲軟難題,其主要對策之一,就是在上海設立「自由貿易特區」。這左右兩大強鄰不約而同地選定「自由」大作文章,其故安在?因為,自由是當今最大的顯學。WTO成立之後,曾將全球貿易自由化大步推進;但自從杜哈談判碰到美、歐強權的本位主義而深陷泥淖之後,自由就成了有幸建立雙邊FTA的少數國家獨享的特權。但一跨出自我設限的雙邊FTA之外,自由也立即止步。因此,儘管在許多重要FTA上已大有斬獲,不論中、日,仍然深信更大尺度、更廣範圍的自由經濟區,才能讓自由的光芒更加璀璨,經濟的競爭力大為提升,對國內外的投資者也才會有更大的吸引力。這也正是五年前我們的思維。二○○八年,當中共正式宣告要以提高勞動成本、削減外資優惠的具體法案逐步淡出世界工廠時,幾乎所有的台灣人民都漫不經心、不以為意。但稍加思索,即知這正預告台灣經濟半世紀來最大的危機將至;因為台灣倚為命脈的世界工廠一旦關閉,台灣經濟勢將走投無路。於是,在窮思冥索之後,找到若干可能的出路,其中最重要者之一,就是設立自由經濟區。除上述理由之外,我們還具備一項遠勝中、日兩國的優勢;身處東北亞與東南亞樞紐的交通要衝,又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精華地區的咽喉所在,加上台灣本身曾為早期的小型世界工廠,又擁有大量長期做為世界工廠後援的中上游產業,其地位的優越舉世罕有其匹。尤其台灣做為政治孤兒的身分,與主要貿易對手未談成任何一個FTA,對自由的求之若渴,不言可喻。但自五年前開始大聲疾呼,不唯主政者,連學者專家也未見呼應。到兩年前終於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範,卻不倫不類,完全達不到中、日兩國的境界。即使如此,兩年於茲,未有寸進。自由,本是最容易的事,在台灣,何其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