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大多比政爭好看,因為,它沒有陳腐的道德理由;有時,它像是人生的縮影,更容易讓觀眾對號入座。數年來,華碩、鴻海、技嘉三分主機板市場,原本,老大華碩想要合併市場老三技嘉,與老二上演「楚漢相爭」;沒想到,試婚未成反而分手,現代版的「三國演義」將繼續推出新劇碼。弱者得勝的故事,總比強者笑到最後的劇情,更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技嘉雖是老三,在合併案破局之後,聲勢反而像解除婚約的美女般持續上揚,老大的華碩卻反倒賠了夫人又折兵,有苦說不出。
#@1@#過去,很多論者提倡「老二哲學」,以為老二進可攻、退可守;一旦老大自亂陣腳或未能持盈保泰,便可乘機取而代之;但是,實際上,老大為了繼續維持第一,常常欲除老二而後快,甚至不擇手段,不讓老二有可乘之機。而除了被老大鬥爭,老二更是成為老三的首要目標,兩面作戰、進退維谷,成為夾心餅乾。近年來,在政界、商界,開始有人提倡「老三哲學」,它的典範則是歷經中國共產黨無數次鬥爭、長年屹立不搖的周恩來。周恩來沒有實力向中國第一人毛澤東挑戰,但他也不想進占老二的位置,因此能夠榮始榮終、死後還為中國人民懷念,不像曾經一人之下的林彪、劉少奇,先後皆死於非命。台灣的高層政局變化,也印證老三比老二更能揮灑自如,還有機會直接從老三躍升為老大。民進黨自2000年執政後,總統陳水扁已是一國總統兼執政黨主席,因此黨內菁英無不極力爭取最具實權的行政院長一職;只是,先後擔任閣揆的張俊雄、游錫、謝長廷、蘇貞昌,擔任這項職位時,無不動輒得咎;被迫請辭的謝長廷,反倒從此海闊天空,總統之路愈走愈寬;民意支持度超越大權在握的蘇貞昌,讓蘇貞昌有辭也不是、不辭也不是之感。
#@1@#論及老大、老二、老三間的競合關係,沒有人能略過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日本人高度推崇《三國演義》,認為它不只是歷史、小說,還是商法、兵法、人生哲學的圭臬,書中各種角色正是各色人等的原型。《三國演義》更是理解「老三哲學」必讀的經典,因為,主角是蜀漢君臣,與技嘉一樣處於三強之末。若將魏、吳、蜀三國視為三家大型公司,領土大小則等同於市占率,依序約為50%、30%、20%。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可說是魏的虛位董事長,曹操則是掌握一切資源的總經理,孫權是吳第二代董事長,第一代董事長則是他的哥哥孫堅,蜀漢董事長劉備雖號稱帝王之後,實為白手起家的創業者,總經理則是諸葛亮。「蜀漢的敗亡,在於無緣無故挑戰老大,露出致命縫隙,讓老大、老二合擊它。」精研三國歷史的作家羅吉甫認為,蜀漢失去與魏、吳抗衡的實力,源自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即鎮守荊州的關羽,莫名其妙地發兵攻打駐守襄陽、樊城的魏軍,造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吳發兵奪取荊州,關羽兵敗被殺,劉備攻吳欲奪回荊州,卻敗上加敗。「關羽為何攻魏,是個歷史懸案,歷史界迄今沒有定論。」在此之前,蜀領有益州(今四川)、荊州(今湖南、湖北),正符合諸葛亮《隆中對》箝型牽制魏的大戰略,蜀更與吳結盟抗魏,為了表達結盟的誠意,孫權還將妹妹嫁給了劉備,「通常,老三必須拉攏老二,才能不被老大個別擊破,但結盟歸結盟,不代表老三露出對自己有利的破綻時,老二會仁慈地放過。」劉備奪不回荊州,更病死在白帝城,之後諸葛亮不得不派人與吳重新修好,因為他知道,老三無法同時與老二、老大作戰。
#@1@#「老三要成功,首先要先承認自己是小,如果以為自己是大,就完了。老三的智慧在於,最好是在老大、老二間左右逢源。」談判專家、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受訪之前曾經與朋友談論華碩、技嘉的合併案例。他建議在商場競爭上的老三,應該懂得汲取歷史的智慧,如果無法左右逢源,必須在老大、老二間選一方靠攏時,必須設一個局,讓另一方以為這種選擇是迫不得已、無可奈何的,而不致搞壞與另一方的關係,產生新的麻煩。「在學術上,這叫做花車效應。」劉必榮解釋,「花車效應」原指在花車遊行中,群眾會一起跳上遊行的花車,後引伸為「進入主流」,如果將它套用在商戰上,也就是「打不過你,只好加入你」,「不過,弱勢者選邊站的前提,必須是自己有一定的實力,不會被強者吃掉。」劉必榮以春秋時代的鄭國為例,解釋老三如何以「苦肉計」設局。鄭國位於強大的晉國、楚國之間,兩大之間難為小,不管向哪一國靠攏,必定引起另一國不快;後來,鄭國決定倒向晉國,但它卻先派兵附庸於晉國的宋國,晉國為了保護宋國,於是便向鄭國宣戰,不敵晉國的鄭國藉機名正言順地達成目的,但看在楚國眼裡,鄭國歸順晉國,卻是被晉國以武力逼迫所致,於是也沒理由找鄭國麻煩。
#@1@#「老三通常會找老二結盟,但老二也通常會開出無比嚴苛的條件,因此老三最好設一個局,讓老二主動來找,此時老三才能討價還價。」劉必榮舉自己學生在商場的故事來說明,這位學生在中國經商,想競爭某機場一個包案,最具競爭力的有三家公司,依公司規模為A、B、C公司,他是C公司的老闆,業界普遍認為,A公司得標的機會最大。然而,因為中國公共工程都必須召開「專家論證會」,劉必榮的學生於是主動向機場主管提議,願意幫機場辦理這個會議,名義上為機場主辦、C公司承辦,機場主管當然樂得輕鬆;不過,C公司只邀請了自家與B公司的專家與會,將A公司的專家排除在外。在「專家論證會」中,B公司專家看見C公司專家與機場主管十分熱絡,整個會議也由C公司一手打理,現場C公司人員不斷穿梭,誤以為機場已內定C公司得標,B公司只是拉來陪襯,因此立即開出十分優渥的條件,要求與C公司共同承辦此案,而機場主管建議B、C兩家公司合作,也將案子給了它們,而不是A公司。
#@1@#如果有機會,沒有人想當永遠的老三;那麼,老三應該採取哪種戰略,才能實現當老大的願望呢?證諸歷史,老三超二趕一的最大機會,通常來自老大、老二打得兩敗俱傷,保存完整實力的老三,反而成為老大;如果老大、老二不想互打,除了挑撥離間,就只能「苦撐待變」,直到他們打起來。羅吉甫認為,蜀漢之所以成為失敗的老三,原因在於老二的吳在取得荊州之後,孫權一心一意只想倚賴天險、偏安江東一隅,幾乎不發動戰爭,為了求生存,甚至不惜向魏稱臣,逼得諸葛亮只能不斷襲擾魏國西陲的涼州,奪取人口與馬匹,所以無法改變蜀漢的絕對劣勢,「老三想要苦撐待變,但要記住,變不一定會出現。」諸葛亮苦撐等不到變,最後撐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德川家康苦撐,卻開創了德川幕府數百年的基業。「起初,在各方勢力之中,德川家康別說老三,連老四、老五都排不上,但卻是最後的贏家。」羅吉甫分析德川家康的成功秘訣,在於低調地掩飾自己發展的野心,依賴著「等待鵑啼」的過人耐心,並不斷透過結盟壯大自己,終於成為老大。「老三要變成老大,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讓老大、老二都失去戒心,然後私底下蓄積實力,在適當時機發動奇襲,一舉幹掉老大與老二。」老大、老二、老三間的競合,不只發生在公司與公司間、政黨與政黨間、國家與國家間,也發生在公司、政黨、國家內部,羅吉甫例舉司馬懿扳倒曹爽的故事,提供德川家康之外的新選擇,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他的耐心。
#@1@#這段故事發生在三國晚期。此時,魏朝的皇帝是曹操的孫子魏明帝在位,宗親曹爽權傾朝野,兩人是魏朝裡的老大、老二,權力第三大的則是老將司馬懿;只是,曹爽極盡排擠司馬懿之能事,甚至剝奪他所有的軍權,司馬懿猶如待宰羔羊,毫無抵抗能力。司馬懿知道,如果此時略表不滿,不但將滿盤皆輸,全家性命恐都不保,於是開始裝瘋賣傻,活像失智老人;慢慢地,曹爽對他失去戒心,也不再趕盡殺絕;一次,曹爽帶著少數隨從出京城掃墓,得知此消息的司馬懿立刻聯絡舊部,不但攔截殺死了曹爽,更一舉掌握魏朝軍政大權,名義上雖是老二,卻已是實質上的老大。「誰能夠掌握資訊,誰就能掌握勝負。」劉必榮認為老大、老二、老三的競爭中,通常是一場資訊的不對等的戰爭,他的學生能在機場包案中勝出,便是掌握了老大、老二不知道的資訊;針對華碩、技嘉合併案破局,他提醒老大,「如果要找老二、老三合作,一定要讓對方知道,可合作的對象不只他一個。」
#@1@#「花車效應」又被稱為「從眾效應」,花車指的是大遊行中搭載樂隊的花車,遊行者很喜歡跳上花車,因為 不但不用走路,還可一邊前進、一邊跳舞,受到周遭氣氛影響,跳上花車的人愈來愈多。因此,「花車效應」被引伸有「追求流行」、「進入主流」之意。在各種社會行為中,「花車效應」的影響皆十分顯著,甚至成為型塑社會面貌最重要的推力。在政治上,部分選民會選擇將票投給勝選機率較高的候選人,使其勝選機率更為提升,在科學上,科學家面對主流思潮,常常不敢挑戰其權威。在經濟上,當購買一項商品的人數突破一定的數字,購買的人數將快速增加,成為流行趨勢,而在證券交易市場上,某些股票會遭到哄抬而飆升,甚至達到不合理的高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