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與立法院再度針對信用卡與現金卡最高借款利率調降一事進行協商,不論最終拍板定案的是12.5%或15.5%,還是利率計算改採浮動,比照房貸逐季、逐月調整,對於龐大的信用卡使用人來說,都絕非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為止信用卡循環餘額總計約2523億元,雖然調降利率有助於減輕動用到循環餘額卡友所背負的資金壓力,但相對來說,損失卻會更重。大眾銀行資深經理陳義中指出,因為銀行決定每位卡友的信用卡利率,本就基於風險成本的考量出發,換言之,所有提供卡友看得見的紅利點數、促刷活動等好康回饋,也同樣是由此而出。顯而易見,面對愈來愈不景氣的情況,風險成本不斷攀高,能夠賺取的利率卻愈來愈少,生意難做,自然優先砍掉提供優惠項目。其次,利率上限被綁死、下調,相對能夠用來補貼風險成本的獲利也因而大幅縮水,對於向以保守為營運宗旨的銀行來說,寧可不玩,也不要承擔過高的呆帳損失,自然會祭出緊縮授信制度的放款政策,使未來有資金需求的民眾愈來愈難借到錢,這也難怪金管會主委陳會主張「逐步調降,讓銀行有時間調整營運步調」。
#@1@#事實上,對於剛剛經歷過雙卡風暴的銀行與民眾來說,在借錢方面的小心謹慎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是否會因此助長地下金融再次變得猖獗?答案明顯是:不會。面對銀行業者頻頻將此現象祭出檯面,金管會官員私下喊冤說:「不把這種說詞端上檯面爭取外界認同,誰會甘願讓銀行在零利率時代收這麼貴的利息?」國內信用卡的利率早已採行級距式訂價的模式,也就是說,只要你留在銀行與聯徵中心的信用紀錄愈好,相對能夠拿到的利率便愈優惠。陳義中認為,與其修法調降最高借款利率上限,還不如要求銀行落實級距利率的作法,讓民眾真正看得到、也吃得到。因為在市場機制的競爭之下,真正能夠且願意給卡友愈多好康的銀行,才能在高度競爭的信用卡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汰弱留強之下生存,若只是一味的對銀行進行管制,到頭來反而只會換得民眾憂、銀行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