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窺台灣資本市場結構變化,或許從歷年富比世台灣首富的更替可以看出端倪,從早期傳統產業時代的經營之神台塑(1301)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已過世),到金融掛帥的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兄弟檔蔡萬霖(已過世)、蔡萬才,以至目前電子科技領軍的鴻海(2317)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其家族或集團對台股影響力既深且廣,套句專業散戶投資人阿土伯(李金土)的話:「喊水會結凍」,應是台股最佳寫照。
#@1@#截至2010年1月,台股上市櫃家數高達1287家(上市741家、上櫃546家),上市總市值達新台幣19.45兆元、上櫃總市值約達1.5兆元,農曆年前大盤指數站上8000點時,上市櫃總市值更突破20兆達22兆元規模,但上市平均本益比高達106.55倍,創下歷年較高紀錄,本益比高的行業明顯集中於電子類股,較低者為營建、化學及金融等產業。依產業區分為水泥、化學生技、電機電器電纜、食品、塑膠、紡織、造紙、鋼鐵、汽車、電子、營建、航運、金融保險、觀光及貿易百貨等。其中,市值排名仍以台積電1.5兆元居首,其次是鴻海的1.1兆元,台塑4寶包括台塑化(6505)、台塑、台化(1326)以及南亞(1303)市值都在5000億元以上,另外,國泰金5200億元、富邦金3100億元,總括市值超過3000億元者仍以電子科技占多數達5家,使得近年科技類股占台股不管權值比重、上市家數或交易比重都近6成以上。另外,按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料指出,2010年1月台股累計開戶人數高達842萬人,有效交易戶數199萬戶,其中,一般投資人占73%、本國法人(含投信、投顧與券商自營、壽險等)占12%,外國法人占15%,當然1月外資法人大都放年假,交易比重相對下降,但實際上外資占交易比重已高達30%。群益證券研究部主管陳志豪指出,若以台股單日交易量1000億元計,外資法人占300億元,具有影響盤面的實力,也因此欲從台股挑選20強企業,外資投資標的重要參考依據—摩根士丹利國際機構(MSCI)成分股就顯得格外重要,當然MSCI成分股除產業龍頭外,仍以科技電子類股占比重最高,這除與台灣產業產值結構有關,也是外資法人對這類全球性科技大廠比較熟悉所致使然。
#@1@#粗估科技業年產值近8000億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3成以上,台積電(2330)與聯電(2303)目前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以及英業達(2356)筆記型電腦(NB)占全球90%代工量。而宏碁(2353)品牌NB產品目前全球市占僅次於美商惠普(HP)居第2,面板在新奇美的群創(3481)成軍後,可望成為全球市占排名第2,友達(2409)也不遑多讓,極力部署中國大陸市場,準備在昆山籌建7.5代廠。其次市值達5900億元的聯發科(2454)手機晶片獨占鰲頭,宏達電(2498)HTC品牌手機也與全球性手機品牌在市場上分庭抗禮。另外,年營收已達1.4兆元的鴻海,其持股超過30%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多達10餘家,只要集團稍有風吹草動,相關集團股總是引領風騷帶領盤勢發展,更是外資法人欲點火台股指數時,最佳選擇的標的,其撼動影響力不容小覷。也由於上述這些科技龍頭大廠在全球市場的風光表現,帶動台灣整個周邊零組件廠商的蓬勃發展。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1200餘家上市櫃家數中科技廠占1/3強,新上市櫃者也都以科技公司為主,且中小型科技公司股本不大,卻能創造高額獲利能力,形成在股市中相當搶眼的飆股,因此在20強企業中,股本在100億元以下公司體質健全,產業前景看好且獲利能力高者當然不能缺席。展望未來,科技業積極布局搶占全球市場的同時,應該還是引領台股的最佳代言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因台灣內需市場不夠大,難有表現的傳統產業,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政策推動擴大內需的情形下,所謂的中國內需概念股不僅股價近日在盤面勁道十足,預期未來仍具拓展潛力,包括在大陸已有240餘家量販店的潤泰全(2915)、潤泰新(9945);插旗大陸百貨公司的遠東新(1402),以及銷售童裝的麗嬰房(2911)等,其次,就是內需最大的食品股例如統一(1216)、味全(1201)、南僑(1702)等。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FCA)簽訂後,使得台灣金融業的發展具有無限想像空間,可能台灣首富的頭銜有機會再次由金融業家族奪下,當然這需要時間,只能說,ECFA後金融業扮演的角色會愈來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