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歲,卻已經滿頭白髮的董瑞斌,笑稱自己搭捷運的時候,都會碰到有禮貌的年輕人讓位,「我還不到50歲耶,頭髮在念大學的時候就慢慢的變白了,大概是遺傳吧!」董瑞斌談到自己白髮的好處,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但卻習以為常的笑容。董瑞斌7月1日出任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算算日子,剛好滿2個月時間,這60天裡,他已經發現台灣菸酒公司面臨競爭力滑落、產能過剩等實際經營上的瓶頸。
#@1@#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及豐富的行政資歷,他接掌台灣菸酒公司的首要目標,當然就是要進行企業改造。然而,這個過去屬於台灣政策保護的產業,在面臨加入WTO(國際貿易組織)之後的經濟開放與衝擊,董瑞斌能夠用多少經濟學方法,讓菸酒公司能夠快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我必須要挑戰的目標,」他這麼表示。擁有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的學歷,加上曾任高雄銀行董事長、台灣糖業公司總經理、第一金融控股股份公司總經理、高雄市政府財政局局長的行政資歷,橫看豎看,都覺得他應該在金融產業服務的機會居多,跨進了傳統產業的菸酒領域,董瑞斌的角色能夠很快的調整嗎?「當然沒有問題,」他有信心的回答這樣的問題,「其實,金融與產業的模式都是一樣的,金融業吸收存款、放出貸款金額賺取中間的利差,與產業生產商品銷售賺去利潤,是一樣的。」
#@1@#不過,菸酒公司過去的定位沒有觸碰到消費端,所以,常常與市場的真正需求脫節,無法在產品上作立即的修正以迎合市場,董瑞斌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加強的方向。所以,近年菸酒公司推出「尊爵」系列產品,把香菸的焦油量降低,並把口味調淡,以符合市場需求。整體來看,菸酒公司的菸事業部門,約占整體營業額的42%左右,是營收最大來源,市場占有率達40%,與日本Mild seven(七星)在台灣的市占率相當。在啤酒方面,近2年成功的推出「金牌啤酒」,採取芳香型的釀製技術,主打年輕消費族群,也已經達到2成的市占率,而這個單一產品的市占率則是台灣所有進口啤酒類的總和,顯見台灣菸酒公司在啤酒銷售努力上的成功。「根據我們的統計,台灣啤酒(含金牌啤酒)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8~80%,占菸酒公司營業額的32~33%,是相當成功的一項產品,」董瑞斌相當自豪的表示。因為,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啤酒銷售能夠囊括8成的市占率,以日本第一品牌麒麟(KIRIN)來說,在日本的市占率還不到5成,美國啤酒第一品牌布許(Busch)的市占率也只有30~40%,這樣的成績,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
#@1@#在產品競爭力方面的調整,台灣菸酒公司已經積極的在進行改變中,把菸、酒的相關商品,快速的調整到容易被市場接受的口味,不過,「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困擾,那就是產能過剩,」董瑞斌不諱言的道出了菸酒公司目前的營運狀況,「我們的酒廠,開工一個星期的產量,就已經夠一個月所需,」他用這樣的時間與產量的差異,來凸顯菸酒公司目前產能過剩的問題。以菸酒公司目前啤酒廠的總產能來說,一年共計可生產7,000萬打啤酒,然而,目前實際的生產量為5,100~5,200萬打,更可怕的數據則是,全年灣1年的啤酒消費量卻只有6,600~6,700萬打,即使把菸酒專賣回復到以前時代,「我們的產能還是過剩,」董瑞斌這麼強調著,這樣的情況也存在於香菸事業部,「香菸事業部的設備利用率還不到5成,同樣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學經濟出身的董瑞斌說:「代工、外銷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事,」啤酒也能做代工嗎?董瑞斌說:「當然可以,工業化生產的產品就必須要開展外銷市場,台灣最有競爭力的產業,都是從外銷開始,」這個觀念很新、也很有創意,董瑞斌學經濟、當然深諳產業操作原則,目前已經積極與國際啤酒大廠洽談代工事宜。「代工不算是外銷,但是對於過剩的產能會有幫助,」他補充強調,如果談成,也代表菸酒公司生產品質受到國際大廠肯定。
#@1@#董瑞斌接掌台灣菸酒公司才60天,他已經充分的了解了這家公司的競爭優勢與瓶頸,在業務熟悉度上,「他相當進入狀況,」一位菸酒公司的主管這麼形容他。儘管董瑞斌瞭解了公司的營運瓶頸,也積極進行改善。但是,有些大環境卻是他無力更改的。「過去鼎盛的時候,我們一年裡,米酒可以賣到2,000萬打,在調漲價格後,如今一年卻賣不到100萬打,市占率剩不到5%,」說到這裡,他滿腹的牢騷傾洩而出,「我們一瓶米酒,要繳110元的稅,民間私釀的米酒,不用繳稅,還可以100元買6瓶,」董瑞斌越說越生氣,「不但米酒如此,一瓶600CC的瓶裝啤酒要繳16元的酒稅,一包長壽煙要繳17元的菸稅,菸酒公司一年營業額700多億元,光繳稅就去了一半。」不過,在全球各國,對於菸酒都是採取重稅,台灣菸酒公司當然不能獨免於外。只是,私釀米酒對於菸酒公司的打擊實在太大,既然銷售貨物要課稅,那麼私釀米酒者,是否可以用擾亂國家金融來論罪,讓市場商品銷售回歸到公平點。面對準備進入新挑戰的菸酒公司,董瑞斌認為,除了調整體質外,對於業績部分也必須全力以赴,今年720億元的營收與74億元的稅前盈餘,將盡全力達成,每股稅前盈餘2元以上,是他會努力的方向。董瑞斌說:「我不喜歡把數字誇大,然後自己作不到,」上市公司有太多把盈餘高估卻達不成的例子,董瑞斌堅持不作這種事,看起來,學經濟的人,對於數字的觀念,真的是「一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