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戴爾(DELL)總裁強調成長、成長、再成長,卻忽略了現金流量的重要性,直到1993年戴爾出現首次單季嚴重虧損時,才正視到這個問題,並自我反省的表示:「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損益表上的數字,卻很少看現金流量表上的現金是否足以支應營運的周轉,就好像開著一輛車,只盯著儀表板,卻不重視油箱有油或沒油一樣。」
#@1@#損益表所顯示稅後純益為正的公司,是一般投資大眾所認定賺錢的公司,亦為選擇投資標的時的一時之選,然而,一家稅後純益為正的公司,並不代表所銷售出去的產品全部都能收回現金,其中,採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方式所賺的錢,在當期就能收回現金,但採用讓客戶「先享受,後付款」方式所賺的錢,在未來才能收回現金,且並不保證一定收的回來。部分公司以浮濫信用制度來美化損益表上的數字,更有甚者藉由塞貨給子公司的方式製造營運旺暢的假象,這些公司表面上看起來是賺錢的,但實際上現金非但未流入,有的甚至不斷的往外流,這種「似強實弱」的公司,隱身在獲利公司行列之中,要避開這種公司,就必須配合現金流量表的分析,確保公司所賺的錢真的以現金流入的方式,讓公司所賺的錢落袋為安。
#@1@#由於會計上對於收益的認列,是以已實現或已賺得為基礎,當公司將產品銷售出去,也就是一手交貨後不需要同時一手交錢,就算已賺得,未來應收回的現金則被列入「應收帳款」一項中,因此產品銷售與收回現金間會存有時間落差,在應收帳款尚未收回之前,這筆銷售交易事實上並未全部完成。對公司而言,倘若這筆交易無法收回現金,不但不能為公司創造任何經濟價值,還增加了公司的財務風險,對投資人而言,只看損益表上的獲利數字來作投資決策,等於是用未完成的交易資訊來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難免與事實有所落差。
#@1@#持續留意現金流量表,看看所賺的錢是否有收回來,才能完整判斷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當公司持續賺錢時,正常的狀況,營運活動現金流量應當呈現淨流入,若非呈現淨流入反而持續淨流出時,就必須仔細了解其中原因。「應收帳款」增加過多會導致現金收不回來,如果應收帳款變化不大,但現金仍未流入,就需看是否是因為存貨控制不當,增加過快導致現金積壓流不回來,應收帳款與庫存增加過多,屬不佳的營運行為。另外,當公司進行短期投資與償還過去所積欠的應付帳款時,也會導致現金流出,只要短期投資的安全性與流動性良好,短期投資和償還應付帳款是屬於合理的營運行為。除了營運活動外,投資活動與融資活動也會造成現金流量的改變,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變化,可反映公司經營活動的紀律,而投資及融資活動現金流量的變化,則可反映經理人對公司前景的信心與看法。高度成長且對未來樂觀的公司,通常會積極的購買土地來擴充產能,藉由長期股權投資來延伸觸角,當營運活動所帶來的現金不足以提供投資所需的資金,公司就必須採用舉債或是向股東要錢的方式來填補資金缺口,前者會使得公司的負債結構變差,後者則會造成股本膨脹,進而稀釋股利,不論採用何種方式,雖有助於公司進一步的成長,然而,若是長期資金出現缺口,就可能為公司帶來不利的影響。總而言之,持續獲利,但營運活動持續呈現淨流出的公司,投資人必須要謹慎小心,然而,營運活動呈現淨流入,但投資活動的擴張速度過快,導致資金長期出現缺口的公司投資人也需避開,因為資金長期出現缺口最終會導致公司財務結構逐漸惡化。正常的公司,在持續獲利時,營運活動現金流量與淨現金流量應呈現流入狀況。
#@1@#以中鴻(2014)為例,該公司從去年的第2季至今年第2季這段期間,單季稅後純益連續5季皆賺錢,總計獲利18.98億元,然而,這段期間公司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卻呈現大幅淨流出69.48億元,公司賺錢但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大幅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存貨大幅增加所致,在獲利僅增加18.98億元,存貨卻大幅增加121.07億元下,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大幅流出就不令人意外了。在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入不敷出下,公司仍積極的從事投資活動,大幅增加長期股權與土地的投資,總計投資活動現金流出18.90億元;營運活動與投資活動的現金大幅流出下,公司採大幅舉債的方式來彌補資金缺口,因此融資活動現金淨流入87.41億元,負債比率也因此由去年第2季的57.33%惡化至63.43%,速動比率始終在低檔,今年第2季甚至出現11.05%的極低比率,遠低於100%的最低要求,顯見中鴻的償債能力已出現問題,現金占資產的比重更是急速下降到僅0.02%。過高的庫存,除了積壓公司的資金外還有跌價損失的風險,為了彌補資金缺口而大幅舉債行為,讓公司的負債比率更形惡化,這種經營情況若不加以改善,長期下來,中鴻的體質將愈來愈差,競爭力愈來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