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中國古代的四時觀念,古人總是要在春夏之際努力工作一番,到了秋冬時候因為天寒地凍,而必須趕緊把一年辛苦工作的成果好好收成一番以準備過個好冬。
#@1@#目前又到了一年接近尾聲的時候,上市櫃公司是否有好的成果可以呈現給投資大眾,還是只會在年底前趕快美化帳面呢?以現今的社會來說,不太會有人在年底的時候回想,自己在一年之中又成長了多少,在年底又收獲了多少。在春天時有沒有好好的替一年之中做好規畫,密切關係到秋冬能不能有好的成果。最近,常在媒體上看到作帳行情充斥版面,不然就是在打銷呆帳或者是想盡辦法降低庫存,美化帳面等等的功夫,出現在上市櫃公司的所有動作上面。某位任職在大公司的朋友筆者我說,公司存貨太多了,想賣都賣不掉,真想全部倒進太平洋裡,但是這樣連一毛錢都拿不回來,只好想辦法在母子公司或財報之中動個手腳。聽到這裡,不禁為他們的股東捏了把冷汗,一家偌大的公司毫無章法的生產,雖然產量看得到,但是卻賣不掉,存貨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對公司的營運則增添不穩定的利空因子。
#@1@#太多的數據以及方法,可以用來解讀一家上市櫃公司的財報面,但是大多數的投資人卻是不甚關心,常常還未看過一家公司的財報或基本面,就衝進去買股票。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買一檔股票必須像你要買下整間公司一樣!這樣子大相逕庭的投資模式與心態,讓股市的贏家與輸家中間的那一道界線,更加壁壘分明。投資人不必要成為股神,但是卻要了解通往股神這條道路上的優點,把優點留給自己,才能夠在股市中永續生存與成長。事實上一家公司的財報面,並非全然百分之一百的完整呈現給社會大眾知道,一家營運較差的企業,可能會特別隱藏他們的缺點,去誇飾自己的優點,例如,存貨很高的企業,會巧立名目或者用五鬼搬運的方式,在適當的財報揭露時點讓數字好看,美化帳面;投資人就算知道這家企業的存貨數字,在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這樣能代表公司的營運改善了嗎?事實上並沒有,大可以換個方式看看,存貨周轉率的變化而試著去了解一家企業存貨的資產管理能力與變現能力。
#@1@#好的資產管理能力,就要從存貨細部來下手,前面提到過存貨周轉率的概念,且它並非只是一個單純的計算公式。就像是一位果農,水果賣不掉,就沒有辦法拿到更多的利潤或現金,再拿去生產更多的水果謀利,這樣賣不掉的水果就變成這位果農的負擔,因為這些農產品也都是用錢生產出來的,無法變現的殺傷力對果農來講是很大的。有了這樣一個初步的認知之後,再回頭來看看,上市櫃公司的變現能力與資產管理能力成果是如何,是否呈現一季比一季好,還是一季差過一季。假設從財報當中,發現產品的銷貨成本與期初加總期末存貨的平均數,相除出來得到很高的數字,那麼就代表著存貨周轉的速度很快,簡單一點的講,就是變現力強。這樣的變現強度,可以帶來哪一些好處呢?在投資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或許先看看他們的變現能力如何,可能會較心安一些,而有好的變現能力,當然就有更大的營運成長空間出現。
#@1@#傳產股之中,高存貨周轉率的公司很多,以往高周轉率的原物料族群在今年的表現不如預期中的好,尤其在第3季出來的數據,還普遍低於第2季,造成股價同步的連動下挫,似乎宣告著,傳產族群在需求面降溫之下造成存貨周轉率的下跌,可見兩者彼此具有相當的正相關,而且供需市場對傳統產業的存貨周轉率影響,特別顯著。值得一提的是,生技類股族群今年有匹黑馬竄出,掛牌上櫃生技股的百略,第3季營收拉高,而營收拉高的主因不在於降價求售,而是在訂單的增溫,也就是市場需求,導致營收與獲利雙雙提高,第3季存貨周轉率的次數是第2季的1.6倍,同一時期的稅後每股盈餘跟進成長4.5倍,每股盈餘的成長倍數,遠高於周轉率成長倍數將近300%﹗這個數據顯示了高毛利的產品,在提高存貨周轉率次數的同時,盈餘有可能以等比級數往上大幅拉升,而反應在股價上,也狂飆了52%。
#@1@#這裡有一個較初步的結論,假設在年初,好的公司決策除了影響年終的績效之外,更是決定是否能在年末過個好冬的重要依據;決策之中若能提前因應產業變動的因素,控制較佳的存貨變動率,對於傳統產業來說,在股價上與營運管理上面都是具有投資加分的效果,更不必汲汲於帳面上的美化。因此,在投資電子類股之外的傳統產業與生技類股股票同時,可以多參考財報中存貨周轉率,將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且還可以有效避開產業景氣衰敗的族群,提高投資人投資獲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