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富的話題不斷,富比士(Forbes)每年公布的中國富豪榜自然受各界關切,但也引發諸多爭議,名列榜單的大陸富翁多半亟欲撇清。據傳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當年便拿著這份榜單逐一查稅,因此媒體戲稱該榜應更名為「殺豬單」;當然,也有為自身財富「被縮水」而深感委屈的大陸暴發戶,其心態,無非想藉登榜光宗耀祖一番。
#@1@#只是,2006年的中國富豪榜迄今尚未出爐,但各界卻已難能可貴地產生了共識,目標均指向年齡才41歲的留澳博士施正榮,一位以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民營企業家。與台灣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只有一字之差的施正榮,乍聽之下,還以為台灣科技大亨登上了中國富豪榜單,其實不然,這位擁有博士頭銜的施正榮,所創立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控股公司,在紐約交易所2006年1月14日收盤時,成為大陸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民營企業,每股則飆到了35.7美元。由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施正榮持有6800萬股,大陸媒體立即趕忙地計算他的身價,發現竟高達23.13億美元之多,合計約186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749億元),遠遠超過富比士2005年中國首富榮智健的16.4億美元,以及胡潤百富榜首富黃光裕的140億元人民幣。若進一步估算,無錫尚德總股本1.45億股,換算成市值約400億元人民幣,已是中國海外上市民間企業中市值最大的公司,連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馬杜都誇說,「這表示著中國民營企業第一次融入美國的主流資本市場。」
#@1@#沒沒無聞的施正榮,在中國一夕間成名;在他背後所衍生的話題,也就是他所投入的產業──太陽能,更是不得了,稱得上是主流中的主流。在台灣,同樣有一家公司──益通光能因它而富;益通一上市,股價衝到1000元,造成台股瘋狂。兩岸的能源概念股同時發燒,其實也並非無跡可循。近幾年來,世界各國對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的興趣日益濃厚,美國、日本、德國紛紛加大投資研發太陽能發電技術和產品;中國、韓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也將注意力轉向這一嶄新的能源領域。2005年7月,里昂證券(亞洲)所發布的太陽能產業最新權威研究報告就明白指出,預計到2010年,全球太陽能產量將增長四倍、銷售收入增長三倍、利潤增長三倍。太陽能公司將有巨大的成長空間,時間至少會持續到2008年,甚至可能會到2010年。「太陽能行業內的優勢公司股價在未來2到3年內,至少將有2倍的漲幅,某些情況下漲幅會更為巨大。」
#@1@#當然,無錫尚德的施正榮絕非誤打誤撞投入太陽能產業,在國際學術界他早已是知名的太陽能電池專家;只是,從科學家轉而為企業家,再成為中國第一富豪,落差大、張力強、戲劇性十足。學物理出身的施正榮,在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受教於諾貝爾環境獎得主、有「太陽能之父」尊銜的馬丁格林教授,短短三年間,他以優異的太陽能電池研究技術獲得博士學位,成為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史上首位攻讀博士學位時間最短、成績最卓著的博士生。畢業後一直從事研究的施正榮,對於1996年這個年份也是記憶深刻。由於當時太陽能市場呈現指數式的發展速度,大陸專家和同行經常邀他返國進行學術報告,也開啟了他人生的第二道門;終於,在2001年他決定回中國,將專業知識融入實際的經營理念之中。
#@1@#施正榮形容自己在澳洲混得還不錯,只是性格上「向來一旦鐵了心,就不會反悔,肯定要幹到底。」他將在澳洲的財產全部變賣,將近30萬美元,同時攜家帶眷回到多年來殷切招手的江蘇無錫,也因而創立了無錫尚德。不過,諷刺的是,當時大陸科技業還數落道:「又一個只打雷不下雨的企業來到了中國。」顯然,對太陽能產業持十分悲觀的態度。2003年無錫尚德仍處虧損狀態,公司對外還一直欠債。談起這段過往,施正榮招牌的寬闊額頭也泛出了紅光,「最艱難時,尚德兩個月發不出工資,靠股東擔保、銀行貸款才渡過難關。」老員工私下透露,當年用於生產的管道,外包給當地一家清潔公司,但一直未付清金額,於是這家清潔公司決定將尚德的管道拉走抵債;最後,施正榮趕赴現場一聲大吼,才鎮住對方動作,不致讓公司歇業。「從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我都帶頭只拿四分之一工資。」只是,讓施正榮最難過的是,從澳洲請回的兩名「嫡系」博士戰友,也因為覺得看不到希望而離開。陰霾似乎籠罩著尚德,但正如那份「鐵了心」的個性,讓施正榮「不死心」,他採取的營銷策略是,先開拓國際市場,然後用國際市場來帶動國內市場;同時藉助政府融資兩項策略,穩住了尚德風雨飄搖的情勢。兩年間,施正榮先後前往德國、荷蘭、日本、新加坡參加四次大型的太陽能展覽會,「這是做科學家和做企業家最大的不同」,施正榮結合了業界對他國際的專業認知和本身優異的技術,終於一炮打響知名度;2003年5月,尚德居然將產品全部銷售一空;同時,中國政府也為了發展「拳頭項目」(最有特色的產業)的考量下,決定進行融資,尚德開始翻轉逆勢,於2004年損益兩平,2005年開始獲利,2006年上市美國。
#@1@#從澳洲歸國的太陽能博士、創業四年便問鼎紐交所,從頻受外界質疑的創業者,變成了華爾街和媒體熱烈追捧的「有錢人」,施正榮對首富兩字卻不敢領教。「別人都說我是富豪,但實際上沒有感到有何區別,股價天天都在變,難道心情也隨著股價變化嗎?」對於成功後的一切,施正榮並不看重。「我每天照樣去實驗室做研究,同時也要跑市場。」在他看來,技術創新是最重要的,因為3年後,材料問題可能不再短缺,成本必然會降低,整個產業也將逐步進入高潮,「我需要很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施正榮說完便爽朗地笑了開來。至於尚德目前在投資人心目中的評價為何?一位對太陽能產業頗熟悉的投資人指出,尚德在國內雖然不是第一個進入太陽能產業的公司,但由於當時全球市場還沒起來,致使早期介入的幾家企業在戰略上搖擺不定,而市場行情突然攀升後,產能擴張又跟不上,因此失去了市場機會,而尚德堅守經營方向,終至開花結果。尚德的副總經理張維國便直言預估,今年6月產能將擴充到240兆瓦,年末將達到300兆瓦。由於清潔無污染的太陽能電池擁有廣闊的市場,包括手機充電器、廣告燈箱、交通安全燈等都為產品的應用範疇,因此客戶端的經常是,「工廠天天加班,還是有貨車等在工廠門口提貨」。
#@1@#經過連番的努力,目前尚德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把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轉換率已達到16%。專家說,這一跨越,將中國與世界先進水準之間的差距,整整縮短了15年。出生於江蘇揚中農村的施正榮,童年經常坐在祖厝老宅旁的江岸,遠眺著對岸那座綿延無止境的大山,就像銅牆鐵壁般,牢不可破,也遙不可及。「當時只知道,對面是江蘇常州和丹陽。我總想著,有一天會走出家門,走出那片山,到外面去看看。」10歲那年,施正榮的爺爺帶他去山的那邊喝親戚喜酒,這才恍然大悟,隔海相望的大山不過是石頭堆砌的;25年後施正榮手創尚德,也是基於這番來自童年的認知,「一切就是腳踏實地,沒有虛幻,只有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