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遠東飯店的會議室裡,80位投資人正聚精會神的聽取2位外國專家的演講。他們是德意志銀行裡最頂尖的投資主管:總體經濟專家馬歇爾•吉特勒(Marshall Gittler),及避險基金專家馬丁•凱勒(Martin Keller)。他們此行千里迢迢來到台灣,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在景氣趨緩下確保獲利,讓財富保值。
#@1@#最近,各投資機構幾乎不約而同的告訴投資人:受到美國景氣趨緩影響,全球景氣已經開始放慢成長腳步。這意味著,類似去年隨便買隨便賺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全球股市大概都會呈現大漲不易,波動增加的現象。換句話說,投資人想賺錢,除了投資於傳統的股市與債市之外,還得另闢戰場,「當景氣往下時,擅長風險控管、投資策略刁鑽的避險基金,是最具防禦性的理財工具。」馬丁•凱勒及馬歇爾•吉特勒,接受《理財周刊》獨家專訪時,微笑著指出。他們的笑容裡亦透露著避險基金已在這波景氣趨緩下,悄悄的準備大顯身手。
#@1@#操作靈活的避險基金,向來最能於市場混沌不明,多空不分時,善用市場資訊缺乏效率的狀況下賺錢。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過去16年來,全球股市總共有18季下跌,這段期間,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MSCI World Index)的報酬率為負7.65%,可是股票型避險基金的績效卻為負0.39%,組合式避險基金甚至還出現0.01%的正報酬。顯示空頭對避險基金來說,不構成威脅,而且還是另一個賺錢的大好機會。若將時間拉回到1990年到2005年間,這段時間裡,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平均報酬率為7.2%,可是組合式避險基金卻有10%。如果再與美國S&P500指數比較,亦可發現,S&P500指數在這段期間績效大起大落,投資報酬率由正28.7%到負22.1%都有,而組合式避險基金卻穩定的為投資人賺取了8%的報酬。這樣的結果,可能與一般人對避險基金績效不夠穩健的印象,完全相反。
#@1@#「在正常情況下,避險基金長期而言可提供8%的報酬率。今年到明年,由於市場波動加大,將會出現2位數的投資報酬率,差不多10%左右。」馬丁•凱勒說。不過,他也承認,避險基金風險很高,所以比較推薦組合式避險基金。從1990年以來,避險基金不論是數量還是金額,均呈現階梯式躍進,(詳見表1)。1990年時,避險基金大約僅有700檔,到了2006年第1季,已有8000多檔。而組合式避險基金的成長也很快,大約已經占了總體的1/8,相當於1000檔左右。目前,避險基金的投資策略約有15種左右,其中,放空(short)、套利(Arbitrage)、特殊事件導向(Event Driven)等等,均是常見的手法。組合式避險基金崛起趨勢,與共同基金一樣,無非是希望進一步分散風險,同時將看好的投資區域或策略一網打盡。對全球經濟頗有見解的馬歇爾•吉特勒指出,目前美國經濟的確出現趨緩,進入景氣循環的中期修正時期,所以未來6個月到1年,大概免不了出現景氣放緩,企業獲利不如預期的景象。連帶的,中國大陸也受到影響,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期為10.4%,可是明年則會降至8.9%。
#@1@#可是,更大的潛在風險是,萬一美國房地產景氣降溫的太多又太快,這將使美國經濟趨緩程度加遽,全球景氣跟著受害。「最近我們舉行了全球投資會議,結果,大家認為約有1/3的機會會出現這種情況。之前我們認為僅有20%機率。」馬歇爾•吉特勒苦笑著說。在此情況下,投資人的投資組合裡,顯然應該建立更多防禦商品。「我們推薦債券,因為通常在美國聯準會(Fed)停止升息後,債券會有表現。股市部分則最好採取守勢。」那麼,該怎麼守?馬歇爾•吉特勒指出,避險基金是有效工具之一,不過還有2種策略投資人可參考:第1,遠離易受美國景氣影響的亞洲國家。第2,提高成熟國家股市投資比重,例如加碼與美國景氣連動度低的歐洲股市。(詳見表2)馬歇爾•吉特勒進一步分析說,基本上,他們仍持續看好亞洲市場的成長潛力,也不鼓勵投資人離開亞洲,可是必須為最壞情況做準備,因此他們建議投資台灣與南韓市場時,要特別謹慎,因為產品以外銷美國為主,減碼可以降低美國景氣趨緩帶來的衝擊。不過,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A股,由於連動性低,算是相對安全的投資標的。馬歇爾•吉特勒特別指出,建議投資台灣市場要謹慎,與最近的抗議事件無關,政治事件或議題並非外資關注的重點。相反的,有時候政治事件導致股市下跌,反而會鼓勵外資進場撿便宜。台灣的投資人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並改善出口過於依賴美國情形,才能建立投資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