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年以來,中國深陷中美貿易戰陰霾,大大衝擊了原本發展的軌跡。過往經濟成長主要動能的出口受到掣肘後,經濟成長動能大幅衰退,使中國當局不得已將「去槓桿」政策停擺,轉以「穩增長」作為首要目標。原本「2025中國製造」的戰略方向也受到極大阻礙。
緊接著,在二○二○年初全球爆發了COVID-19疫情,首季全球經濟陷入了大封鎖時代。IMF統計全球計有超過一七○個國家將在二○二○年出現經濟衰退,這樣嚴峻的環境,自然也對原本已受到貿易戰衝擊的中國帶來莫大壓力。
隨著全球防疫機制啟動與各國政府大舉救市措施,全球經濟在第二季開始出現快速回穩。資金氾濫的浪潮,甚至推升全球主要股市在短時間內創下歷史新高,形成股市領先於經濟走高的情境。而最先爆發疫情同時也領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也開始迎來了經濟回暖的喜訊。
二○二○年七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開始不斷的在各大會議上提及「雙循環」這個嶄新的名詞,為了十月即將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暖身。試圖在內憂(疫情)外患(貿易戰)中為中國找到新的出路。而向來對於中國百般打壓的川普也在本次總統大選中挫敗,使美國進入所謂的「後川普時代」。雖然依當前美國的主流輿論,對於中國的強硬態度不易於短時間內扭轉。但相較於難以捉摸的川普,被歸類於傳統政治人物的總統當選人拜登,顯然有著更高的可預測性。預期中美關係不再繼續惡化,使兩年多來緊張的氛圍得以緩解。再加上雖然歐美疫情仍然嚴峻,但中國卻相對獲得了控制。內憂外患的威脅性突然間大幅緩解,中國似乎有了撥雲見日的契機。
時序步入冬季之後,全球疫情再度出現一波快速傳播期,單日新增確診數屢創新高,一度逼近百萬人,其中美國狀況尤為嚴峻,單日新增確診突破四十萬人。歐洲狀況不遑多讓,有多國出現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破萬。英國更傳出病毒發生變種,全球已有四十多國對英國發布旅遊禁令。亞州地區日本也出現單日超過三千人確診,突然間,沉寂一段時間的疫情又鬧得風聲鶴唳。值此時刻,中國的疫情控制狀況顯得相對穩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中國除了在疫情剛爆發的二月出現單日超過萬人新增確診後,就快速獲得控制,近期維持在一百至二百人新增確診數,死亡人數更控制在趨近於零的水準,狀況基本仍在控制之中,使中國民眾仍能維持正常作息,也能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對於正迎向復甦的經濟不致造成衝擊,也為逐漸好轉的消費市場提供良好的環境。
圖片來源:統一投顧
供給側改革見效 消費動能回升
自二○一六年起,中國針對金融海嘯後藉由加大槓桿以提振經濟帶來的後遺症,提出了「去槓桿化」的指導方針,並透過「供給側改革」措施針對鋼鐵、煤炭、水泥等產業進行產能去化,以改善生產過剩的問題。歷時數年,目前產能過剩狀況已獲得緩解,企業也開始進入「補庫存」階段,拉貨力道將開始增強,有助於供給與需求平衡。
根據過去經驗,一個完整庫存週期約為四十一個月,補庫存約為二十三個月,若從二○二○年一月起算剛進入第十二個月。依此推算,整個二○二一年都仍在補庫存的週期範圍內,需求動能應不至於衰退。
若從終端消費狀況觀察,占了中國零售消費比重達三成的汽車產業更是率先進入補庫存階段,且二○二一年可望延續,對於後續零售銷售的拉動將具有顯著效益。而低利率環境也同時提供了更大的消費動機,使高單價商品消費門檻下降,市況更為熱絡。
低利率除了對於汽車銷售有所助益之外,影響更大的產業莫過於不動產。截至二○二○年十月,中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年增率已經回升至接近零軸,顯示建商看好後續一年的不動產行情將逐漸升溫。有鑑於不動產為百業龍頭,一旦不動產業領先回溫,後續可望帶動包含有色金屬、建材、家電等需求增加,形成良的循環,整體消費動能可期。
圖片來源:統一投顧
內循環增溫 外循環重啟
中國於二○二○年五中全會確立了「雙循環」指導方針,將加大對於刺激內需消費的增長,以避免近年貿易戰的窘境重演。根據前文所述,內需消費目前已經可以看到成長增速的跡象,但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關鍵人物川普下台對中國來說卻是一場意外的驚喜。
在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國對外出口總值與年增率出現雙雙下滑,時間超過一年之久。這也是迫使中國重新思考經貿重啟的主因。而在拜登就任後中美關係預期將可進入一段平穩期,固然短期內難以有根本的改善,但在可預測性及穩定性的考量下,對於中國來說已可視為一項利多。
另一方面,中國疫情相較世界各國穩定,也讓中國意外獲取了一筆疫情替代效應的紅利。目前各國復工狀況仍不甚理想,供應鏈面臨極大挑戰,此時中國便成為填補供給缺口的關鍵角色。這樣的結果導致二○二○年四月起,出口總值出現了飛躍式增長,年增率逼近五成,爾後更呈現穩定上升。整個二○二○年下半年度均維持在貿易戰前的水準,九月更刷新歷史新高、十一月再次改寫紀錄,單月出口總值來到2680.7億美元,繳出了遠優於預期的成績單,一舉粉碎年初時各界預期為了避免依賴單一國家導致供應鏈中斷,而將生產基地遷離中國後的衰退期傳言,整個中國經濟也就在「內循環增溫、外循環重啟」的雙重利多下迎來了穩步的復甦。
走過了二○一八年的貿易戰、二○二○年的新冠疫情,中國漸漸擺脫了過往的陰霾,走向下一個成長期。在內需增溫及填補海外供需缺口的出口增長兩大利多加持下,二○二一年將有亮眼表現的機會。而相較於世界主要指數,中國基期仍偏低,後續成長潛力仍可期待。投資人不妨可將中國相關商品納入投資組合,如指數期貨或相關ETF,幫自己的投資標的加一點「中國風」,相信會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