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香港股市叱風雲的一年,在中國企業新股上市的加持之下,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 簡稱香港交易所)去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規模超美趕英,成為全球第二大的IPO市場。但是金豬年農曆春節才剛過完,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周文耀(Paul Chow)就表示,今年中國大陸境內的IPO融資額將超過香港,香港交易所將難以再創2006年的輝煌紀錄。
#@1@#香港交易所去年的IPO集資總額將近400億美元,規模超越紐約,僅次於倫敦,名列世界第二。而香港股市去年的交易量也創下1.1兆美元的歷史紀錄,稅後盈餘飆升了88%。但是這一切都將隨著北京當局金融政策的轉變而改變。中國政府在2005年初下令暫時禁止企業在國內市場辦理新股上市,但從去年6月開始,當局又取消了這道禁令。據上海的投資銀行家表示,最近幾個月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積極鼓勵企業留在國內市場IPO,而不要到海外市場融資。今年2月,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Group) Co.)在大陸市場辦理IPO,融資人民幣388.7億元。在此之前一個月,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首次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交易,並發行了價值人民幣283.2億元的股票。
#@1@#由於中國企業的IPO是締造香港交易所去年榮景的最主要動力,因此這項轉變對於香港交易所的衝擊可想而知。而周文耀也了解雞蛋不可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在1月公布的一份3年發展計畫中,香港交易所宣示要成為全亞洲的交易所,為這個區域國家的所有企業服務。「我們已經拜訪過了越南、俄羅斯、南韓、馬來西亞和哈薩克,未來3個月內我們還將造訪更多國家,」周文耀表示。不過這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從倫敦到新加坡,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都在向外尋找新的客源,競爭日益激烈。而且通常企業選擇IPO的地點,地理和市場因素是重要考量。周文耀也承認這點,「對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企業而言,倫敦交易所就像是香港交易所對於中國的企業。」不過他還是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選擇到香港股市掛牌。這個月,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和匯豐銀行(HSBC)聯手將馬來西亞的林業公司「三林環球有限公司」(Samling Global Ltd.)推上香港股市,融資2.8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目前也正積極推動澳洲雪梨「澳華黃金有限公司」(Sino Gold Ltd.)的IPO事宜。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今年香港IPO的平均募集金額為3億美元,大約只有2006年4.5億美元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