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2年,是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最跩的日子,那個時候,聯發科股價從2001年9月最低的219元價位,一路上攻到2002年4月最高的783元行情。因為,2001年聯發科創造出每股21.21元的稅後盈餘,2002年繼續將每股盈餘創造出26.57元的超高水準,所以,股價在半年多時間裡,漲幅達357%,不過,在漲多回檔下,2002年的聯發科最低價也來到240元。
#@1@#回顧這段歷史的原因,則是因為,聯發科在今年有可能有機會出現每股20元獲利的成績,該公司8月份營收創下45.07億元的歷史新高,法人認為,在多媒體手機晶片、數位電視控制IC、DVD-RW等產品表現超出預期帶動下,第3季毛利率有可能達到58%。根據美林證券的研究報告就指出,預估聯發科第3季營收雖然較第2季成長15%,但實際成長幅度有機會上看20~25%。配合第4季也是公司的出貨旺季,預估聯發科今年EPS可來到20元的水準,比去年18.6元成長,這代表聯發科EPS能力已開始恢復。外資券商麥格理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裡,不但維持聯發科可望表現高於台股市場的評等,還強調這檔股票應該是台灣科技股、亞洲科技股的核心持股。該券商認為,未來幾年聯發科的基本面成長動能強,建議增加持股。2001年,當聯發科每股盈餘在21.21元的時候,股價從219元開始起漲,這樣的歷史會不會在2005年重演,法人其實已經開始關心。統計到9月19日為止,外資持股聯發科比率已達39.06%,持有張數達33.75萬張,比起年初持有的26.48萬張,增加7.27萬張之多,相較於今年6~7月持股超過4成,如今的持股水準依舊處於高檔位置。根據外資的觀點,看好聯發科理由,主要是該公司長期研發的手機晶片新產品已有成效,現在對獲利貢獻只是開始而已。
#@1@#目前,聯發科必須要觀察的焦點,則是在於9月30日配發的10元現金股息與1元股票股利,其中盈餘轉增資達9,471萬股的股票,將掛牌上市交易,是否會因而產生出市場賣壓還待觀察。不過,以今年有機會重新登上每股20元盈餘的成績來看,法人更關心的是股價歷史會不會重演。台灣每股盈餘創造出20元的公司,除了聯發科之外,1996年的華碩(2357)還曾經創造過每股31.73元的獲利成績,1997年的每股盈餘也還有21.79元,當時股價從120元路進漲到890元的天價,那個時候的施崇棠也是走路有風。如今,華碩上半年EPS3.32元,儘管高盛證券認為華碩的獲利狀況不錯,預估該公司第3季的營運狀況持續成長,故維持該股outperform的投資評等及98元的目標價。但是相較於聯發科的獲利能力,施崇棠對於蔡明介還是必須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