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自8月4日6481點的最高點,下跌至9月23日低點5899點,經過35個交易日,期間經歷過1次的反彈,從5976點反彈至6186點反彈8個交易日,幅度不及高點6481到5976點跌幅的一半,因此,在過程中可視為一次弱勢的多頭企圖反撲。此波5976至6186點的多頭作用在於破6000點之後,看是否能拉出破底之後的穿頭走勢。可惜,多頭功虧一簣,主要的原因在於指數在高檔6400點上下的成交量最大有1,200億以上,但是壓回到破6000點之後的反彈,卻只有600多億的量,只有一半的量,因此在量能上來看,至少有一半的人在高檔把資金撤走,或者可以說這一半的人在指數低檔時,還不是很願意把錢轉進來買股票,也就是這樣的因素之下,光從量的角度去看就輸了一大截。因在加權指數「價」的反彈幅度不及下跌的1/2,再加上「量」又不及高檔時的1/2雙重影響之下,反彈再破底的走勢是可想而知的。
#@1@#破底之後指數落底的位置大約在哪裡?是投資人或者是股票持有者最想知道的答案。簡單的講,在破6000點關卡的同時,台北股市整體的融資餘額不減,反有增加的情況,有這樣的狀況不外乎是鄰國南韓與日本股市表現都不錯,且韓股更創下建國以來的新高紀錄,讓台北股市投資人還有一些信心,認為跌破6000點的台股真的是很便宜,所以高檔套牢者在低檔就會設法攤平,也就因為如此大盤還沒有辦法展開像樣的反彈或者是回升走勢,籌碼上無法獲得有效的清洗,就難有令人引頸期盼的大漲出現。再者,從6481點的高點下跌以來,大盤的成交量無法做有效且快速的萎縮,每天都以600億以上的量滾量方式跌下來,也著實套牢不少新的籌碼。綜合以上幾點,在技術面上無法出現像樣的大漲,原因可以歸類如下:一是價的反彈弱勢、二是量能被抽走、三是融資無法減肥、最後是滾量下跌等四大原因,是目前拖累台北股市的重要因子,更別說是否有落底現象。
#@1@#8月的選擇權在8月中結算之後,加權指數曾在6200點上下做一下小幅盤整,以8月8日出現下跌以來的第一個向下跳空缺口而論,台股似乎在當時沒有作多的條件,頂多維持到6000點關卡後反彈的弱勢走勢,所以讓當時SELL6200點含以上Call的權利金,讓它順勢消耗歸零是一個可以預期的策略,最後也印證是一成功的交易。以上談到的跳空缺口有利於趨勢的判斷,在現貨或者期貨上出現第一跳空缺口時,至少代表短期的趨勢出現。既然出現,則可以在跳空缺口當日做適當的順勢動作,通常當日的未平倉量可能都大增,代表期權有資金實力者,確認趨勢出現而大量順勢進場,但此時因為位處最高或最低點位置,一般散戶通常不容易察覺。以此波來講,第2跳空缺口9月22日的未平倉量也大增,之後隔日還有新低點出現,此時順勢交易者會比第1跳空缺口增加許多,因為趨勢已明朗,至少多頭會有反抗力道出現,實質的買盤通常會等到最後的竭盡缺口才會較放心進場,此時未平倉量會反向減少代表有落底訊號出現,未來10月份台北股市的落底訊號,是否會以此方式來交待,是值得觀察玩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