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台新金(2887)合併大安銀,開啟了銀行合併風,3年後合併綜效慢慢顯現,成了一段佳話。3個月前,台新金又再度成了「以小搏大」的先鋒,花了365.68億元入主了彰銀(2801),一夕間「登大人」成了第2大民營金控。沒想到,才3個月不到,台新金股價攔腰斬一半,不僅登上近4個月來金融股跌幅第1名的寶座,更成了今年以來法人最看衰的一檔金融股,難道這次吳東亮真的壓錯寶了嗎?
#@1@#自從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標到彰銀22.5%的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之日起,就遭到外界及法人一直吐槽。僅管吳東亮自己始終覺得這筆買賣是「高貴不貴」,並頻頻向股東們喊話:「只是虧點利息錢(1年約虧10億),莫賣股票!」「台新金控只是借一筆錢幫彰銀改變體質,現在借的錢將來一旦合併,資金還是會回流到台新金的。」吳東亮甚至還意氣風發地說:「台新金控未來將成為台灣最大、最好、最賺錢的金控銀行。」然而,股東及法人們可沒那麼有信心,在台新金標得彰銀特別股的法說會上,22%的特別股不用「權益法」列帳而用「成本法」計算,所以「不」列進台新金控財務報表的做法,引一堆金融股分析師、研究員的茫然與嘩然,頻頻問:「Are they crazy?」而這個茫然與嘩然的情形,讓台新金最後的死忠派也轉為看衰派,終致法人的大舉賣超。
#@1@#不過,平心而論,以吳東亮積極而不猴急的個性,願意砸365.68億元做這個買賣,一定有他真知灼見的看法,絕非一時之興起。仔細觀察一下,以每股淨值來看,台新金目前每股淨值為16.22元,就算第3季認列106.68億的虧損會造成稅後EPS為負1.72元,每股淨值仍可維持在15~16元之間,以目前台新金18.95元的股價來看,下跌空間有限。再從「成本與市價熟低法」來看,目前會影響台新金股價的主要因素,其實是受到不斷下滑的彰銀股價所拖累,未來只要彰銀爭氣點開始止跌回升,就是台新金長期投資的買點訊號。再說,以彰銀的市值來看,少說也還有800~900億的身價,台新金這次才花了365.68億元就取得了22%的特別股成了最大股東,算是撿到便宜。而且看看台新金買到的東西可不少,除了買到台新銀無法在短期間建置完成的169家分行、進軍大陸的入場券,也同時買到角逐最佳金控集團的報名表。怎麼看這都是筆利多於弊的生意。怪不得吳東亮一直明示、暗示股東們這場買賣:「高貴不貴啦!」不過再怎麼樣,近來台新金股價攔腰斬是事實,對走短線的小股東來說,吳東亮確實該Say Sorry。但對長期投資的股東來說,現在要吳東亮Say Sorry 還太早!尼采曾說:「一個人洞察自己和時代的深度,與自身所受痛苦的強度是成正比的。」天才總是要忍受一段孤獨的時刻。短期間,吳東亮可能還是得獨自承受外資、法人們無情的對待;長期來看,吳東亮若是要證明自己的眼光是對的,也還有一筆硬仗要打。光是看彰銀的長期投資組合:台灣高鐵、台企銀、唐榮鋼鐵、京華山一等高達128.9億元的爛帳就夠讓人頭痛了,未來如何讓台新金、彰銀脫胎換骨、發揮綜效更是吳東亮前所未有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