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於經濟部工業局舉辦「2005 Display Forum」座談會中,法國巴黎證券分析師蘇穀祥表示:「來自中國面板廠的衝擊,對於一線業者是正面的,但是對於規模較小的面板業者是不好的。」蘇穀祥指出,從1999~2001年發生在台灣面板業的經驗顯示,供需問題衝擊的影響並不大,對於二線業者而言,最重大的影響來自於營運業務量和客戶的高度重疊。一旦,中國TFT-LCD製造商的生產效率提升,在2006年,其成本結構和規模經濟趕上產業水準,那麼對於台灣二線面板業者的未來營運勢必造成威脅,更不用提進一步產能擴大的計畫了,更嚴重的是,可能迫使這些二線面板業者離開市場,或者面臨被併購的下場。
#@1@#中國面板廠的發展從2004年10月算起,由上海廣電集團(以下簡稱上廣電)與日本恩益禧合資的上海廣電NEC第5代面板生產線正式投產。而在2005年初,京東方集團也開始投入5代線生產行列;同年4月間,第3家宣示進軍中國TFT市場的龍騰光電,挾有日本IDT的技術人員奧援,浩浩蕩蕩加入市場競逐,一陣液晶面板熱潮開始在中國大陸延燒起來。根據中國財經媒體《新財經》指出,就目前各自的5代線而言,京東方和上廣電的產出不盡相同。上廣電NEC開始量產的產品是以15英寸顯示器面板為主,一期產能規畫為5.2萬片。京東方投產的主要是17英寸顯示器面板,一期規劃產能為6萬片。就產品而言,上廣電剛剛開發成功17英寸的顯示器面板,隨後可能會有一部分產能轉移到這個方面,而且目前它的產品僅為顯示器面板,在液晶電視面板方面並無規畫。根據上廣電NEC原先的計畫,上廣電NEC將首先把第一條5代線的月產能擴充到9萬片,接下來預計會在2006年至2008年之間投資再建2條5代以上的生產線。
#@1@#根據光電協進會專案經理王信陽表示,中國大陸面板廠目前的產能和競爭力無法與韓國和台灣面板廠相比,但是以京東方未來發展藍圖為例,其計畫吸引材料、零組件和組裝廠齊聚北京技術開發區,同時本身具備產業垂直整合的優勢,再加上官方投入資金,並引進國際策略投資人來看,未來一至兩年內,蛻變成一隻成熟的「中國虎」並無不可能。上廣電旗下的SVA品牌為中國前五大電視品牌業者,投入液晶面板製造可以直間掌控TV面板來源,對於上廣電NEC來說,在母公司支持下,未來即使處於景氣低潮期,也不愁沒有消耗產能的管道。這跟台灣以代工思維出發,一昧的追求產能與產值極大化的策略方向可能不同。也因此,上廣電NEC與京東方這兩條5代線的後續發展,以及次世代投資動向,將會是未來一、兩年間全球平面顯示器產業的焦點。當外界在關心台灣二線面板廠要不要合併之際,中國大陸的競爭壓力已經來了,如果再不合併,就等著市場強大壓力來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