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邁向人生第一個100萬?相信是許多上班族心中最渴望得到的知識吧!買股票?聽說很好賺,可惜住「套房」的人比賺錢的人多太多;存銀行?應該可以保住老本吧,但利率這麼低,恐怕十年後利息錢都抵不住通貨膨脹;買基金、買保險、買債券……,這些答案都對,但也都不對,因為,理財不能靠一招半式,沒有完整的配套與詳細的規畫,在獲利與避險當中找不到平衡點,你的財富將會像沙灘上的城堡,在一陣浪打來後,就什麼都沒了。
#@1@#坊間琳瑯滿目的理財書籍、電視上天花亂墜的理財專家,總是說得頭頭是道,言之有理。但你可能不知道許多理財觀念是有其時間性與獨特性,並非人人適用、時時可用。因此本期《理財周刊》特別規畫專題,從最基本的理財觀念出發,從資產配置、了解投資工具特性、有效管理個人資產三大面向著手,扎好你的理財馬步,為你的財富累積奠下最穩固的基礎。或許你會問:「我又不想發財,又不愛名車名牌,生活簡單樸實,我為什麼要理財?」不為什麼,只因為理財的目的,已經不是為了享受名牌華服、坐擁豪宅,而是為了能夠求取安身立命、順利養老的唯一法門。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近76歲,但其實扣掉意外死亡的人數,大部分台灣民眾的壽命其實都超過76歲;更何況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還顯示,60到64歲的人們,平均餘命是20年,也就是說,就算你60歲退休,你至少都還有16年到20年的人生要過,你現在不理財,到時哪有錢養老。
#@1@#俗話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其實理財也就是這麼一回事,不要老是想著怎麼賺錢,更要想著怎麼避免損失,總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基本道理;而且,根據研究,影響投資報酬最大的因素就是「資產配置」,影響程度高達91.5%。終究理財沒有捷徑,事前做好風險規畫,降低可能的投資風險,才能穩健累積財富。做好資產配置後,就要懂得運用投資理財工具,本期特別選出保險、共同基金、股票、選擇權這四種最受一般民眾接受、資金成本較低廉的投資工具深入介紹,讓讀者清楚這些投資商品的風險、獲利、操作方式與正確的投資心態,幫助讀者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投資管道,與投資組合;最後則是要將個人財富帳戶整合為一,減少管理上的盲點,與降低因為帳戶過度分散可能產生的多餘費用支出,不再為多個帳戶之間勞心費神。理財要根據自己未來的生活設定目標,像是購屋、子女教育基金、退休等等,即使像是添購家具家電、出國旅遊等小費用,也應該設為理財目標;其次就是建立緊急備用金,特別是現在景氣衰退,這變成理財上刻不容緩的要務,在通貨緊縮的時代,提供了許多一分錢當兩分用的機會,但縮減開支不必然表示生活水準降低,在經濟壓力下,還是要兼顧娛樂並適時犒賞自己,及早做好理財規畫,並且付諸實行,不景氣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