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開始,巴黎發生了一連串青少年暴動,10天下來9百多輛車子被焚、數百人被捕,但暴動卻仍向巴黎以外城市蔓延。暗夜間只見街頭人影幢幢、火光熊熊,讓人很難想像這就是花都巴黎。
到底法國出了什麼事,會發生這樣的暴動?暴動的導火線,是兩個北非裔青少年移民為逃避警察追捕,慌亂之中不幸觸電身亡。事件發生後穆斯林移民一片譁然,不但霸占街頭焚燒車子洩憤,許多移民聚居的社區更以部落格串連,群起傚尤,以暴力發抒長期在經濟上居於劣勢的鬱悶,終至一發不可收拾。
巴黎警方解釋,他們當時並非在追捕這兩名喪生的青少年,但問題仍舊存在:為什麼要在移民聚居的地區追捕嫌犯?因為這些地區犯罪、販毒多,早就是社會毒瘤。但又為什麼這些地區犯罪率特別高?因為貧窮。
這些新移民聚居的地區,多半是所謂失敗的社群:新移民無法融入主流社會,加上生活條件匱乏,犯罪率偏高,導致新移民愈來愈被邊際化。過去以文化多元包容自傲的法國,近年發生過幾次攻擊猶太人與穆斯林的事件,就跟失敗社群有關。而這種被困在社會底層、長期遭到忽視的鬱悶,逼著他們不得不藉暴力行動對社會呼喊:請重視我們的存在!
可是暴力行動蔓延之後,法國人又發現問題不是那麼單純。因為這些街頭暴力活動似乎是有組織的,有些黑幫似乎想趁此機會,重新確立販毒地盤。還有的想打擊警察威信。
內閣對於如何解釋這一連串的暴力攻擊,也出現溫和對話與強勢鎮壓兩派意見。內政部長薩科奇和總理德維爾潘針鋒相對,而這些分裂又跟執政黨內政治卡位、搶奪2007年總統選舉提名人選有關。這樣一來,問題就複雜了。
歐洲的穆斯林社群當然也怕,這一連串暴動,會引發新一波反伊斯蘭或反穆斯林的熱潮。所以他們的行動都很低調,一些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穆斯林,還主動在暴動時出來維持秩序,好讓西方人知道穆斯林是不一樣的。但是卻沒有人能保證,新移民的暴力攻擊,不會掀起歐洲另一波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新右派風潮!
所以這裡涉及的問題包括了犯罪、貧窮、移民、宗教、全球化,以及政治卡位。問題可大可小,就看法國當局想解決到什麼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