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相當風行的理財方式之一,可能就屬同資共同基金最為風行;社會新鮮人忙於事業鮮少時間理財,同時可能也欠缺理財觀念,選擇適當的基金是一種保險的做法;就算您是事業有成的中、高階主管,慧眼獨具,資金較充裕,特殊型態的基金也可以助您更快速累積財富;就算是白叟黃童也都一樣,基金是專業的投資委任操作機構,可以節省投資專業上的盲點;如果您是股市的「常敗軍」,如果您也厭倦浪費太多時間在投資研究上,或是對於自己的投資判斷已經失去信心,選擇基金可以完全沒有這些困難點。但是為什麼投資基金不見得有像預期報酬率一樣的回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也選擇很有名氣的投資信託公司啊,可是還是跟預期報酬率差一大截耶......」,一位粉領上班族於某場投資信託公司募集基金的說明會上舉手發問。姑且不論理財專家怎麼回答,這問題不只是這位上班族的疑問,甚至可說是大多數投資基金投資人的問題。
#@1@#沒錯,選擇有名氣或是較具知名度的投信公司的確較妥當,畢竟安心嘛,不是嗎?無論是公司規模或是較優秀的投資研究人才也較容易聚集。不過這樣仍有盲點,也就是優秀的人才究竟是不是獲利的保證?那當然就不一定了,不是嗎?他們可能是求學一路優秀上來的,因而進入不錯的投資信託公司,先從事研究員工作,而後提升到一檔基金的掛名操盤人,這樣看似正常,不過當中就隱含一些變數及危機。例如這群優秀的投資或是產業研究員並沒有充分的產業實務經驗,通常只是看看工廠、聽聽法人說明會簡報,甚或是根本忙於日常的報告撰寫,沒有多餘的時間做「功課」,每天績效的檢討、研究報告,已經淪為制式的浮面例行工作,投資績效自然出現折扣,差一些的基金甚至報酬率是負的三成、五成也大有「基金」在。規模較小或是知名度較不響亮的投信呢?會不會這問題更嚴重?其實不論是規模為何、知名度為何,人才是無法全方位具備的,有實務經驗但可能欠缺理論基礎、有知識學理但可能無法感受產業變遷脈動,能夠兼具這些條件的就是一檔績效好共同基金的首要課題!他們幫你做最專業的研究分析,你將資金投注進去,而你也必須作一點功課,就是研究「他們」!當然,這些人可能是萬中選一,寥寥無幾,這是必須有的體認。除此之外,挑選基金的「屬性」才是你判斷的重點。
#@1@#常耳聞什麼生技基金、也有XX精選基金、XX高科技基金、XX店頭基金甚或是組合型基金等等,「屬性」相當琳瑯滿目。「現在股市幾乎成交比重七、八成都在中在電子股身上,買基金不就是選科技類基金嗎?」有作資產配置的一對新婚夫妻中的先生首先問道。「可是我們的基金還是表現不好,才一個多月已經虧了一成,比大盤還差,怎麼會這樣啊?」新婚小夫妻中的太太繼續質疑說。除了先前提過一般人會忽略到的「人」的問題之外,你知道你的基金是有什麼投資限制嗎?或者是說這檔基金是要投資什麼類股,你充分了解嗎?大部分的人應該會一時語塞,就算說的出口恐怕也差距頗遠。是的,選科技股或許是大方向,但細究下去恐怕還有學問呢。最簡單也較完整的方向是,進場前先閱讀該檔基金的公開說明書,以充分了解這檔基金的投資方針、投資範圍、費用計算及申購或是贖回限制等等,這是拉近你與基金間認知差距最好的方式。假設你是在某家從事與能源相關的公司任職,你對能源產業已有十年的實務經驗,2003年美伊戰爭前發現原油將因此展開長多,趨勢將有別以往,你將大部分資金購買了一檔原物料能源基金。彌補了該檔基金經理人產業實務上的不足,你的判斷相當正確。過去這兩、三年原物料行情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基金屬性與你的認知幾無差距,你當然就會從中獲得相當高的報酬。這是判斷。又例如,你判斷科技股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是主流,但是卻發現店頭市場的科技股實際價值被低估甚多,你判斷未來市場資金將轉進店頭電子股上,因而撥出一筆資金購買投資範圍限制在店頭科技股的基金。後來也證實你的判斷完全正確,店頭科技股開始起漲,當然你的基金報酬率也將交出遠較大盤亮麗的成績單給你。這就是趨勢,同時也是本篇將告訴投資人的唯一重點!
#@1@#一般坊間提醒基金投資人要注意的投資法則,不外乎有注意經理人的更換頻率、選擇具知名度的投信公司、須長期投資、基金規模大小及過去的投資報酬率不等同未來報酬率等,因為那已經是常識問題,所以並不值得一提。當然如果你選擇海外基金來投資,你甚至需要負擔國家風險、匯兌風險甚至所謂資訊不對稱的風險等,而投資所謂BRIC四個新興國家的基金,你可曾考慮過流動性風險?儘管本土基金可能面臨短時間投資績效不如海外基金,但細細分析您了解該檔投信背景?您了解該位操盤經理人?太多風險足以令你打退堂鼓,「寧可買進股票,套了至少看得到,想賣,二天後就可以拿到現金,我為什麼要把錢拿到世界上某個黑暗角落去?」一位正在考慮撤出股市、選擇投入本土基金的小企業負責人張先生直言的表示。是的,別忘了基金的基本標語是什麼--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保證,為何你在海外股市大漲之後才選擇投入?這不就是犯了最不可犯的錯嗎?趨勢不容易改變,一但趨勢形成,你就必須尊重它,例如前述的原油開始大漲,造就原物料的迄今三年好時光,就是一例。然後選擇最佳的基金投入,一但發現趨勢將改變,投資基金沒有必要死抱活抱,不然到頭來還是紙上富貴,這點與股市投資是相同的。尊重趨勢的形成,它將給你相對應、甚至更高的報酬,股市投資是如此,基金投資更是這樣,捨近求遠追逐海外基金的空中樓閣,算了吧,別跟血汗錢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