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科技產業裡,有2個人都叫做吳健,一個是華通(2313)的董事長,他是男的,另一個吳健是女的,她是去年(2004年)被美國網路設備大廠思科以5億美元收購的網路設備製造商Linksys董事長曹英偉的妻子。這2個人,除名字一樣之外,其他完全不同,在「Lady first」(女士優先)的條件下,先來看看「女」吳健。
#@1@#讓「女」吳健有名的是他的先生曹英偉,淡江大學電算系畢業的他,在台灣取了吳健成為「牽手」之後,兩人一同到美國留學,30年前的那個年代裡,哪個留學生不是在美國半工半讀的一邊賺生活費,一邊念書,「端盤子」就是那個時候留學生打工賺錢的一項重要管道,不過,曹英偉在美國念書端盤子的歷程去相當辛苦,被餐廳老闆刻薄對待,2個月後,他放棄打工,專心念書,結果一口氣拿下了電腦科學與企管二個碩士。為了要讓人家看得起,夫婦兩立志創業,1988年,用當時的1萬元美金創辦Linksys公司,剛開始以電腦零組件的銷售為主,後來碰到網路熱潮,夫婦倆決定切入家庭網路設備,經過努力,Linksys已成為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企業,是美國路由器、網路卡和USB調節器的領導廠商,美國市占率超過5成。為Linksys代工的台灣廠商包括了友旺、正文、建漢、中磊及亞旭等。這樣的表現讓國際大廠思科看上眼,2004年,思科用5億美元買下了Linksys,曹英偉、吳健都被延攬擔任思科資深副總裁,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這位「女」吳健,就是曹英偉背後的那個重要的女人。
#@1@#至於「男」吳健,則是相當低調、甚少接受媒體專訪的華通董事長吳健,他是東海大學畢業,畢業後,他並沒有選擇出國繼續深造,也不像其他電子大亨般的投入了電子產業,而是到了食品業的味全公司上班。不過,當時在華通前任董事長陳曉旼力邀之下,吳健終於答應與陳曉旼於1973年8月,在桃園縣蘆竹鄉合組成立華通電腦,為台灣第一家響應政府早期發展高科技策略工業政策的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專業製造公司。成立初期以生產單、雙面印刷電路板為主,透過不斷投注於技術研發,1982年成為首先獲得IBM認證之台灣印刷電路板製造商,並於1983年開始量產6層以上電腦用電路板,帶領台灣印刷電路板產業朝向多層板發展。經20多年努力經營,事業頗具規模,主要產品用於手機、筆記型電腦(NoteBook)、伺服器(Server)等主機板,產量約占全世界的15%,工廠則以台灣、大陸為主,員工約7到8千人。吳健不但事業往上發展,婚姻亦力爭上游,圓滿幸福,與東海大學第3屆外文系彭芙美結為連理,東海的老校友都知道這樁美事,一位東海大學的老校友還笑著說,肥水不落外人田。
#@1@#吳健跨入主機板領域,在早年台灣電子產業起飛的時代中,的確讓華通賺到不少錢,1990年7月,股票公開掛牌上市,1995年,每股稅後盈餘已經創造出7.01元的水準,1998年,公司的營業額已經突破100億元,2000年更超過200億元。不過,2000年的超高表現,在華通卻成為曇花一現的歷史,2002年開始,華通出現了連續的虧損,每股稅後盈餘出現負數,股價也跟著持續滑落,今年還一度最低來到8.03元價位,今年上半年依舊虧損,不過第3季的表現亮眼,讓市場重新注意到華通是否出現「否極泰來」的狀況。走進華通桃園廠的大門裡,可以看到1座典樸素雅的土地公廟,看到高科技廠房裡面出現這樣的神佛,的確顯得有些突兀,不過,土地公在台灣民間被視為財神爺,華通桃園廠擺放1尊土地公,恐怕也是要祈求諸事順利、財源廣進。過去3年,這尊土地公並沒有照顧華通,所以,讓公司出現連續3年虧損71.54億元,「這樣的虧法,要是換到其他事業,恐怕公司早就倒了,」一位華通的資深主管這麼表示,但是,華通過去的基礎穩固,加上董事長吳健過去正派的經營形象受到客戶的肯定,才得以撐過這3年的財務黑暗期。其實,造成華通財務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吳健跨入了覆晶基板的生產領域,因為第2代產品的良率太低,遭到大客戶英特爾的退貨,再加上市場還有南亞、景碩、全懋等同業的競爭,讓公司出現業務危機,也讓吳健痛定思痛的轉換生產方向,轉進手機板的生產領域。
#@1@#由於過去在PCB領域的紮實功力,轉進手機板領域之後的表現,開始出現快速成長,「在2004年全球新手機裡,大概每支手機中,就有1支手機是採用華通的PCB板,」一位投信研究員這麼表示,根據統計,華通的手機板出貨量,已經位居台灣4大手機板出貨之首,今年的出貨量將超過1億片以上,這個領域被市場認定為華通再出發的新契機。在電子產業裡,吳健的「信用」與「操守」是受到很多人肯定的,所以當華通的業績出現衰退之際,市場上指摘的聲音並不會很大,華通的往來廠商與都能夠「諒解」,如今,吳健找到了重新出發的新方向,市場已經用股價的表現給予肯定支持,過去,華通的輝煌時代,在2006年將重新展開新的一頁。
#@1@#時間 重要事項1973 創辦人陳曉旼與吳健共同創立華通電腦股份有限公司(Compeq Manufacturing Co., Ltd.),為台灣第一家專業生產印刷電路板之製造公司。1974 蘆竹廠完工,開始生產單面及雙面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1982 成為IBM公司在台灣之第一家認證通過之印刷電路板供應商。1987 與日本松下電工(Matsushita)合資成立台灣松電工多層材料公司,持股占45%,確保穩定之高品質原料來源。1990 7月24日股票上市公開交易。1991 蘆竹廠開始生產筆記型電腦主機板用之8層以上印刷電路板。1994 蘆竹廠開始生產半導體封裝基板。 筆記型電腦電路板出貨量突破200萬片,成為世界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印刷電路板供應商。1996 轉投資美金5,000萬元,設立華通電腦(惠州)有限公司(位於中國大陸廣東省)。1997 率先採用雷射鑽孔機生產高密度連結(HDI)印刷電路板,其主要應用在高階通訊、網路設備、手機等產品所需之微孔(Micro-via)製程技術。 成為全球中央處理器(CPU)載板之最大供應商。1998 投資新台幣70億元設立大園廠,為半導體封裝基板的專業製造廠。 年營業額首度突破新台幣100億元。1999 利用HDI技術生產行動電話與基地台之印刷電路板,開始進入通訊市場。2000 大園廠開始量產FC-PGA產品,規劃月產能達500萬顆。 年營業額首度突破新台幣200億元。 產品發展主軸轉型為通訊、網路、電腦、IC封裝基板等四大類。2002 手機板全年出貨量超過6,100萬片。2003 手機板單月出貨量超過800萬片。 與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合資成立日月光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作拓展封裝載板業務,初期資本額為新台幣2,000萬元,本公司出資40%。2004 手機板單月出貨量超過1,200萬片、全年出貨量達9,000萬片。 配合客戶新產品開發需要,轉投資美金290萬元,成立華通電腦(蘇州)有限公司,代客戶進行小量設計、製造及加工服務。 因應客戶需要,轉投資美金950萬元,成立華通精密線路板(惠州)有限公司,提供即有客戶所需的軟板。2005 獲利轉虧為盈資料來源:華通電腦 製表/衷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