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由出貨量、營收,再搭配獲利情況來觀察,回顧今年面板五虎的表現,以「漸入佳境」來形容,可說是再貼切不過。但事實上,06年對台灣面板五虎而言,仍有許多嚴苛挑戰與不確定因素,橫亙在前。
#@1@#今年雖被定位為「LCD TV起飛年」,而LCD TV出貨量較去年呈現倍數成長,但實際上,是因為TV市場仍值起步,基期相對偏低,因此即使出貨量倍增,但出貨數字仍低於市場預期,占整體面板廠的營收比重亦相對有限。此外,也正因為LCD TV需求成長速度未如預期,再加上面板廠商持續擴充產能,導致TV用面板報價呈現長期走跌趨勢,加速侵蝕TV用面板對生產廠商獲利貢獻度,當然,這對於今年視LCD TV為面板產業救命之星的廠商與投資人而言,無疑是潑了一盆冷水。所幸,下半年以來,低價筆記型電腦蔚然成風,自5月下旬起,帶動各規格筆記型電腦用面板報價逐月揚升,至少都有20%左右漲幅,其中尤以15吋面板報價自每片115美元漲升至153美元,漲幅高達33%,表現最為亮眼。而低價筆記型電腦挺身而出,適時扮演救援投手,確實也是面板廠商獲利能力逐季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第4季是電子產業的傳統旺季,筆記型電腦銷售熱潮最多也只延續到次年1、2月間「中國新年」這段時期,之後整個產業景氣就將步入淡季。位居於上游端的面板產業,將領先反應景氣,根據Wits View報價,各規格筆記型電腦用面板漲勢於11月上旬就已呈現明顯趨緩,而最新一期(12月上旬)報價則呈現全面回檔現象,顯示低價筆記型電腦所帶動熱潮已開始退燒。若再考量到監視器面板報價亦全面回檔,TV用面板報價處於持平等狀況,產品價格的疲軟,對於面板廠商未來1季的獲利展望,勢必將蒙上一層陰影。此外,這一波筆記型電腦的熱賣,雖歸因於低價風潮興起,但最大疑慮在於,將市場未來需求提前引出,這是否會擠壓到明年整個筆記型電腦市場成長動能,也是投資人應當留意的地方。
#@1@#不過,回歸到供需角度來看明年面板市場,根據Display Search等市調機構統計報告顯示,與2005年相較,2006年面板需求至少仍能維持50%以上成長動能,需求成長力道仍相當強勁。其中,在監視器方面,雖然為需求來源的最大宗,但由於近2年市場成長快速,加上換機需求已到一個階段,LCD監視器滲透率從04年54%成長到05年76%,預估明年滲透則會拉高到87%,市場成長動能明顯減緩。不過,主流尺寸將由原本的15吋躍居到17吋,而19吋產品也會出現大幅成長,因此,來自監視器需求約能成長25%~30%。今年表現最亮麗的筆記型電腦市場,則呈現穩定成長態勢,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將由6,200萬台增加到7,300萬台,產品需求則有往大尺寸規格移動的態勢,所以,估計筆記型電腦需求將成長20%。至於眾所注目的LCD TV,出貨預估將由2,000萬台倍增至4,000萬台,而產品主流尺寸,則由今年32吋躍升到40吋及42吋,所以,估算來自LCD TV需求成長力道將近150%,為各類產品中表現最亮眼的部門。不過,從供給面來看,除了國內面板五虎次世代廠與5代廠持續擴產所新開出的產能外,南韓三星第2條7代廠產能也將在明年4月開出,期初月產能為4.5萬片,規畫至下半年則能擴充到月產能9萬片,至於最新世代8代廠則計畫將在2007年上半年投產。另一家全球面板霸主樂金.菲利浦(LG.Philips)的7代廠也將在明年開始投產,而公司亦規畫滿載月產能9萬片將在上半年達陣。至於LCD面板技術開創者日商夏普更是超越群雄,率先投入8代線生產,預計明年第1季正式投產。姑且先不將其它小廠新增產能考慮進去,單就全球主要面板供應商(包括面板五虎)2006年新增產能與今年相較,成長幅度就超過60%~70%,而且這些新增產能多半是針對40吋以上電視市場而來。因此,縱使明年全球面板需求仍能維持50%以上強勁成長,但新增產能所造成供給成長更大於需求成長,隨著這些新增產能陸續開出,供過於求壓力仍會與日俱增,面板價格下跌壓力當然也會同步增加。而且不要忘掉,台灣7代線新增產能亦將在2007年相繼開出,這將會在明年下半年逐漸發酵,藉時更會加重面板報價下修壓力,這對於面板廠商獲利能力評估,當然是具有相當大的減分效果。
#@1@#至於從產能規畫與技術層次來看,其實面板五虎所處位置相當尷尬,即使台灣面板五虎總出貨量已超越南韓,而友達(2409)亦已躋身於全球第3大面板供應商,其競爭力也與三星、樂金.菲利浦相近,生產規模也早已超越夏普,但始終無法成為市場領導品牌,更不用說是成為全球面板市場的價格決定者(price maker)。問題的重點除了生產規模外,面板五虎始終就不是市場技術領先者,就以次世代產能規畫來說,如同前段所描述,三星第1條7代線今年就已經開始投產,明年4月第2條7代線也將加入戰局。夏普則是跳過7代線,直接從8代線切入,而且在明年上半年就能達到滿載產能目標。相較之下,友達的7代線產能則是遲至明年第4季才開始投片,可能要到07年第1季才能在獲利上有所貢獻,而奇美電(3009)的7代線更是要到07年第2季才可望投產,由此可見,台灣面板五虎與日韓廠商技術差距,足足落後有1年半至2年左右的距離。而根據三星的評估,若以7代線投入40吋、42吋規格TV用面板,與5代線相較,成本將可大幅降低35%,而7代線規格所產出面板用來切割40吋規格的經濟切割率高達93%,與6代線的70%,以及5.5代線的49.4%相較,確實具有相當大的成本競爭優勢。若是未來面板市場進入所謂價格割喉戰時,就成本端考量,台灣面板五虎實在很難與具有技術優勢的日韓系廠商相抗衡。除了如同三星、樂金.菲利浦等強敵橫亙於前外,尚有許多後起之秀於中國大陸相繼崛起。以京東方集團為例,目前除了在北京擁有1座5代廠外(該廠於2005年第1季投產),在南韓亦收購了3條小尺寸面板生產線,此外,尚擁有彩色濾光片、背光模組等生產線,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生產鍊。該公司雖然起步晚,但目前生產規模已擠下日立(HITACHI)與瀚宇彩晶(6116),躋身於全球第8大面板供應商。除了京東方外,中國大陸尚有上廣電集團(技術來源為NEC)、龍騰光電(技術來源為奇美電技術團隊)擁有5代廠生產線,另外像騰達光電,更是跳過5代廠,規畫直接從6代廠開始投入。而這些大陸新興廠商的快速崛起,又坐擁廣大中國市場的地利優勢,長遠來看,競爭威脅實不容國內面板廠商忽視。
#@1@#除了產業相關因素外,近年來面板五虎投入次世代產能擴充腳步,始終未見停歇,借錢與燒錢動作一直持續,加上去年以來因面板價格下滑,導至虧損,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上,五虎財務結構與償債能力逐季弱化,亦為不爭之事實,尤其在現金與流動負債比率的惡化,格外令人擔憂,這對於面板五虎的投資評價具有減分作用。若是遇到景氣急速反轉,或是面板價格崩跌的景況,面板五虎投資風險將會迅速提高。面對未來,面板五虎雖仍有許多挑戰與難關,但不全然是負面。平心而論,新的一年仍會優於今年。確實,就供需狀況來看,產能過剩與面板價格下跌的壓力仍揮之不去,但只要存貨問題不會嚴重惡化,2004年下半年面板價格崩跌惡夢應不會重演。雖然預估2006年面板價格仍有20%左右下滑空間,但以廠商成本控制能力與產品組合調整能力來看,應是足以應付。另外,長期走跌的TV面板報價,在12月上旬均全面持平,是否意味TV面板需求將加速湧出,進而帶動TV面板報價走揚,這項利多也值得投資人追蹤。因此,在產品價格下跌有限,TV市場快速成長的情況下,至少像友達與奇美電一線大廠單季虧損狀況應不復見,至於2006年全年獲利,預期也會明顯優於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