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代要有新思維,要有新思維首重觀念的革新。」這是前理律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徐小波對事局不間斷的關心與不放棄的原則。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對於徐小波而言是司空見慣了。有系統的思考過程常常讓與他接觸的人有如恍然大悟般:原來事情是如此的簡單!這,就是徐小波的獨特風格。徐小波,台灣經濟大師,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一般人並不知道他有經濟專長)。談到法律,有他的地位;他曾是理律律師事務所的主持律師,也是現任台大法律系教授。論及經濟,國內外重要的經濟盛會少不了他;現任宇智顧問董事長期間,專門替企業的未來與發展把脈。說起學術,時代基金會在他的掌舵之下,讓台灣學術界有機會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知名學者們密切交流。提及政治,多年來他一直是行政及財經官員的請益對象。除了不斷給政府各種建言,也感嘆政府行政效率低落,幾十年來始終是台灣發展經濟的一大障礙,也是台灣在世界經濟自由度的排名中無法提升的重要原因。在理律爆發財務醜聞事件之後,第一次公開面對大眾,《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特深入專訪,徐小波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機會,提供深入的分析與見解。以下為專訪紀要:
#@1@#《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問(以下簡稱梁):效率與環境是人民與企業最重視的議題,要如何提升台灣的投資環境與行政效率,增加競爭力?宇智顧問董事長徐小波答(以下簡稱徐):其實,只要政府官員,乃至於民眾,從一項觀念革新上跨出一小步,就能夠在台灣投資環境的改善上,發揮極大作用。台灣這類的大陸法系國家的政府與人民關係中,政府的管制變得很重要,許多活動是由政府給人民指示。舉例來說,在大陸法系國家的交通規則裏,許多交通標誌是寫著右轉或左轉等,要駕駛人跟著方向前進,這是「正面表列」的方式;而英美法系國家則相反,交通標誌多為「禁止」左轉或右轉,這就是「負面表列」。這樣的意義很簡單,若新的行業或者是新的投資活動,甚至新經濟活動的出現,如果都得等到政府相關部門點頭才能夠動作,這將浪費很多時間,等於在降低行政效率。
#@1@#問:近期政府宣示積極管理,我們知道執行長(請確認一個頭銜)在管理上有相當精闢的見解,請教執行長(請確認一個頭銜)如何解讀積極管理?答:行政效率衍伸出來的影響,其實相當廣泛。近期最熱門的兩岸政策,話題就是政府在兩岸的政策上採取「積極管理」的方式。其實,管理會比管制還重要,台灣是一個科技島,科技產業是台灣的命脈所在,但是電子科技廠商在各有考量的情況之下,外移的問題一直是政府管制的要點,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管理與管制的混淆。問:台灣對科技產業的管制過多了嗎?答:政府管制科技輸出,最主要還在於國防機密的保護;如何為這些具國防機密的科技做定義,則是在保護措施之外必須先釐清的。至於針對經濟方面的科技保護,包括晶圓製程等技術,基本上屬於產業所擁有的範圍。然而,私人財產權可以透過法律途徑來保障,而政府除了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之外,又如何能干涉?唯有利用科技基本法,把台灣取自公家資源的研發能量,經過授權、商品化,下放給企業,充份轉變成台灣經濟的實力。私人的研發成果是私人的智慧財產權,而政府的研發成果,則透過商品化機制移轉給民間,這種積極管理的出發點比狹隘的「管制」思考更能幫助台灣發展。
#@1@#問:知識經濟是不是台灣的一個發展機會?答:科技產業發展至今,愈發重視知識經濟,台灣自然不能置身於潮流之外。這當然算是新時代、新思想的一環,其實知識經濟是台灣的機會,它不靠政商關係、沒有祖先餘蔭、不靠天然資源,是充份運用知識創造的價值。很多人都可能不曉得,發展知識經濟並不等於發展高科技業。知識產業並非指某一特定產品的產業,它的意義在於,凡是運用知識來創造附加價值的產業,均是知識產業。建構知識經濟時代的新環境,還在於培育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鼓勵獨立思考的教育制度,並且培養嘗試容忍失敗的文化。除此之外,還要尊重專業知識與善用知識工作者。問:台灣應該要如何去看待知識經濟的風潮,可以從那些地方著手?答:做好知識經濟的方法,應該要建立培養鼓勵創新的教育制度、明確的政策目標、堅持自由化與國際化、提升政府行政效率與決策品質、正常競爭秩序的維護,以及鼓勵研發,並使科技產權下放至民間,以利商品化的發展。
#@1@#問:知識經濟是處在新年代的台灣重要的發展重心之一,但是在兩岸關係甚至是全球的經濟舞台中的台灣,到底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答:我希望要把台灣做大。可以有兩個明確的大方向,首先,得使台商的利基與台灣的利益結合,這個關鍵在於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其次,得使台灣的發展經驗,成為可向海外推廣的有價值資產,它的關鍵在於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的建立及健全。問:如何進行所謂的把「台灣做大」的兩大方向?台商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台商會回來嗎?答:台商可以選擇設置產業控股公司,或者讓它地的投資事業在台灣申請上市,不管哪種選擇,都是台商基於全球經營布局的考量。讓台商回台上市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台商的海外資產能夠反應到台灣的資本市場,如此台商的利基就可成為台灣的利基。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種股票所代表的投資價值,一是,全球資產的組合、集中;二是,強大的全球競爭力;三是,在全球各據點的市場佔有率;四是,這些資產在台商的經營管理體系之下,台商的經營管理能力備受肯定。問:過去台灣有相當值得國際間學習的台灣經驗,這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產,在2006年台灣該怎麼運用這樣的資產?答:目前台灣經濟仍停留在以製造業產品為出口導向的階段。其實,台灣經濟數十年發展過程中所累積的寶貴經驗,可以透過服務業的形式推廣到國外,例如農業科技。台灣是出口的貿易大國,可以把技術出口當成未來的一個貿易大項。台灣的生產事業已經在全球做大,建立起全球運籌系統,現在反而服務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服務業向外擴張,透過技術輸出賺全世界的錢,就不容易產生所謂「出走」的問題。
#@1@#問:中國的崛起,台灣該如何自處?答:不管台灣的產業怎麼向外擴張,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經、貿互動愈加頻繁,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兩岸關係最讓人感到困惑與難解的現象之一。隨著大陸快速改革,兩岸之間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往來,在經濟、社會及文化造成的互動影響,也同樣是個問題。再者美國市場及企業對此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台灣、中國大陸及美國因此在全球供應鏈上組成一個金三角。換個角度想,或許可以發現一個商業金三角。問:意思是說,要讓外國企業與台灣結合進入大陸市場,創造商業金三角?答:是啊,台灣的優勢在1960~1980年代的第一次經濟奇蹟已經充份顯示與證明了。台灣有強勢的企業家精神;在製造業的發展,具有豐富的經驗。問:台灣的企業如何扮演結合區域及全球資源的整合角色,讓自己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答:在廣闊的中國市場中,台灣企業在管理、營運、技術及行銷各個領域中,明顯享有相當大的優勢。其實台灣的資本不是問題,我們擁有2,532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加上政府加速金融改革方案,將促使台灣成為全球籌資中心。以供應鏈來看台灣與中國大陸及美國的關係,台灣是製造業與網路整合者,中國大陸是生產製造的發動機,美國則是研發中心品牌及管理行銷活動。這樣的組合,就是完整的商業金三角。
#@1@#問:回過頭來看台灣的優勢在哪?該往哪個方面去發揮這樣的優勢?答:提及台灣的優勢,除了積極往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發展,在全球貨品的經銷上,台灣應該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台灣應該有野心變成全球最大的大貿易商之一,在經銷這個領域下功夫,全球各地無論哪一個人要買東西,都可以考慮運用台灣發展出來的各項電子網路來採購。以大陸目前的管理水準,要做到這樣的全球經銷有困難,而台灣目前所在的位置就相當好。把這塊餅做大,將影響力從台灣延伸至全球各地,不啻為一個新的發展發向。問:未來亞洲經濟情勢的關係,存在著什麼樣的局勢?答:亞太地區的未來有幾個發展的可能:一是,亞太地區目前資金已經可以自由流動,科技與人文的發展並不會受到政府太多的干涉。其次是,到了2025年,亞太地區各國政府干預私人企業發展及企業在當地市場獲利能力的阻力,將消失殆盡。為了維持當地均衡的社會發展模式,經濟與企業的發展考量將以自由與民主社會為前提;而新一代的企業領袖,以及中產階級將成為亞太地區穩定發展的主要角色。問:最後請執行長為台灣未來在兩岸關係上做個建言。答:台灣可以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並讓現有存在於海峽兩岸間的經濟與貿易關係更為密切。如果在處理海峽兩岸現有事務上,可以從正面的方式來思考,將會有更大的助益。一是以現有不同意的觀點,變成未來可能同意的觀點。二是透過密集建設性的交流,增強兩岸間的交流。徐小波小檔案年次:民國28年現職:宇智顧問董事長 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士 美國塔夫茲大學佛萊轍法律外交學院外交學碩士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經歷:國立台灣大學兼任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理律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