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自己的理念、抱負,能堅持一天,不足為外人道;信守一年,也無足誇口;能執守一生,就值得佩服。因為,一生中,能迫使人放棄、遺忘起初堅持的外在干擾,不知凡幾。經營企業是一條不歸路,成功的企業家只能向前看;產業競爭是一項馬拉松比賽,較量的是耐力與毅力,它不是瞬間定輸贏的百米短跑賽。所以,成就一名企業家,是一項與時間並進的修煉。過程中的失敗與成功,都足以讓人跌倒;失敗遭挫折擊垮,成功則被驕傲打敗。在業界,多的是大起大落的故事;因此,對於一名堅持到底的企業家,我是由衷的尊敬。他們的事蹟,不是百億身價所能道盡;他們的堅持,源自於一種看不見的人格特質,是一種始終如一的信念。我相信在他們心裡,有一道無形的圍牆,阻絕了牆外的掌聲與噓聲;在牆內,他們思慮清澈,不在乎外界論長道短。本期《理財周刊》的封面報導,再度設下層層關卡,為讀者選出好公司,為投資人挑出好的投資標的。這些企業所發展的產品或有不同,採行的市場策略也許各異,但,他們都保有穩定成長的動能。在報導中,我們精選了兩家公司─鴻海、友通,進行深入剖析。一直以來,郭台銘及他所領軍的鴻海,都是媒體的寵兒,也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支持郭台銘不斷衝刺的動力為何?我相信是一種信念。當媒體的鎂光燈挪去,簇擁在旁的人潮散去,這一股如鋼鐵般的信念,依舊在郭台銘心裡。所以,我們看到鴻海的投資價值,就是郭台銘在這股信念的支撐下,所開展的事業佈局。友通的副董事長呂衍星,同樣是一位可敬的企業家。曾經,他必須在虛名與務實間,作一抉擇;結果,在這一道十字路口上,呂衍星決定不要虛名,專心提升企業的獲利能力。鴻海與友通,產品不盡相同,規模更差距懸殊;但從兩家公司的經營手法上,我同時看到背後值得尊重的企業家信念。成功掙脫卡奴枷鎖的人,也值得尊重。人生,向來有山有谷,處於谷底的人,總要有再次登高的信心,卡奴如此,你我亦然。在「特別企畫」中,我們要告訴身受卡債所苦的讀者,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想成為有錢人,得先研究有錢人;「社長開講」要與讀者分享有錢人之所以有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