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兩代、一代兩兄弟都投入房地產事業的宏普董事長段津華,在看過父親段青山的三普最後易主經營、弟弟段津薪經營的皇普在跳票後被銀行抽銀根而敗後,大概是全台灣對「風險」最敏感的地產大亨了。雖然父親段青山創立的三普集團,曾在忠孝東路、名人巷一帶蓋了不少高級住宅而賺大錢,並在房地產業界擁有高知名度。但段津華脫離三普,自行創立的宏普建設,卻是他胼手胝足,透過向銀行借貸,一手所建立每年推案近百億元的房地產事業。而父親真正留給他的財產,可能只有房地產業界的綿密人脈,以及獲利至上的經營原則。「最苦的時侯被銀行抽銀根,自已籌錢還貸款,賠錢賣掉土地」、「在買方壓力下,忍住不賣價格太離譜的個案」段津華每談及2003年之前的困境,還是忍不住地驚心膽跳。
#@1@#過去15年,台灣房地產處於最谷底,尤其在2000年網路泡沬來湊熱鬧,銀行幾乎全面性抽走營建業的貸款,面臨這一衝擊,段津華下定決心,此後經營不再靠銀行融資,全部都用自有資金來支應。由於房市不景氣,購屋者都是一比再比,逼使建商得採取先建後售,讓消費者眼見為憑而心動。然而,這也增加建商必須先拿錢來建造的資金負擔。但資金有限的段津華,無法採取當時的主流做法,只有推預售案,靠著預售賣來的現金,支應營造費用。就這樣,宏普逐步擺脫債務,在2002年養成了幾乎零負債的強健體質。接著在2003年一口氣推出6個建案,總銷金額達55億元,獲利更多達10億元。使得宏普不僅成為外資法人近期追逐拜訪的焦點,並成為銀行手捧現金,回頭與其洽談貸款的熱門客戶,更成為營建業率先發動漲勢的指標股之一。 面對銀行再度登門請託申貸額度,段津華未忘記先前銀行抽銀根的教訓,所以多僅採取短期融通方式,在工地開動工之際,及購屋者融資未撥付前後,有小額的融通需求外,多不以銀行融資為主。反而是外資法人看好其景氣翻轉向上趨勢後,拜訪者絡繹不絕,成為努力推案看工地之餘最繁忙的工作。
#@1@#接下來的兩年,成為宏普的推案年,內湖成功Double、總銷金額10億元,銷售率8成;湖麗Double,總銷金額10億元,銷售率8成;天母美學天地,總銷金額2.5億元,推出就出清。再加上行義路15億元個案,及內湖案10億元案等。 由於宏普推的案子,並不是隨潮流搶推小套房,反而集中在內湖、天母、信義計劃區內,以高級住宅區、有重劃區新生地等精華地段推案,不但可確保銷售、穩每年的入帳營收,最重要的是保持25%以上的高毛利率,讓宏普的每股獲利重回正字,達到1.5至2元。另外,在無負債的壓力下,段津華也開始在市場上標地,例如受到市場矚目的信義計畫區土地標售案,是市場上的中型建商中,少數有實力以現金參加標案者。在段津華穩健的經營策略下,終使得宏普熬為「自有資本比最佳」、「外資最青睬之營建股」、及「唯一受邀參加外資法說會出席者」等榮譽 。
#@1@#在國內房地產業,宏普恐怕是在外資圈裡知名度最高的一家。而宏普目前之所以備受外資青睞,與段津華本人的經營風格有很大的關係。他最早被外資法人注意是因為他迥異於同業的的穩健經營策略,這兩年趁著房地產景氣復甦,他把大量銀行借款還清至只剩10%,不但提高現金部位,也讓公司財務風險降到最低。此外,段津華留學美國的背景讓他外文能力極佳,可以直接與老外溝通,是他拉近與外資距離的一大關鍵。兩年前,為了服務外資法人,宏普年報甚至首度出現英文版。據了解,自從營建業逐漸自谷底復甦,外資等機構投資人每周都到宏普報到,甚至有一個禮拜接待十幾組的經驗,所以為了方便分析師更了解公司概況,首度在年報上出現中英對照的版本,也是目前營建股當中少數重視外資意見的上市公司。 許多外資想了解台灣房地產未來走勢,都很喜歡與段津華聊天,一方面是他在房地產業界資歷高達30年,歷經過房地產景氣四波景氣循環,透悉產業生態。另一方面,他勤做功課研究房地產景氣變化,從來不會對外資法人隱瞞產業真相,所以一些外資分析師都很相信他個人獨到的產業分析,如果說宏普是外資最喜歡的一檔營建股,段津華的「外資人脈學」可以說是占了很大的功效。 段津華對產業用功不是空談,這幾年只有有機會到大陸、香港考察,他會親自了解當地營建業生態,甚至對區域建商的經營策略興趣也很高,幕僚都說,跟董事長一起到大陸出差,反而是花時間了解投資的機會點高過於玩樂。 最特別的是,帶著濃濃的書卷氣質的段津華,並沒有傳統營建業大老闆的海派作風,個性沉潛,深藏不露。他曾經是台灣百大富豪排行榜上的知名人物,並且是台灣大學研究所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在營建業曾擔任三普建設總經理及圓剛、晶捷等科技公司董事。也許段津華在本業上作風保守,但他廣結人脈的優勢,是宏普連年維持高獲利、也是讓這間原本只是一間中小型的建設公司,能在這波房地產景氣復甦以來,快速崛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