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華信投顧開讀書會,有位同仁提出來:牛肉湯是什麼?1、牛肉。2、牛肉湯。3、蔥料。4、以上皆是。5、以上皆非。在場的同仁有一半以上舉手選「以上皆是」,還有些人選了牛肉湯,50多位同仁只有兩位選了以上皆非,奇怪的是沒有人選「牛肉」。對一家牛肉麵店而言,老板一定認為「牛肉」才是賣點,當然,「牛肉」(商品)很重要,但顧客最在意的不見得是「牛肉」,那顧客在選擇牛肉麵店時的考慮因素是什麼?可能是老闆的笑容親不親切,可能是地板乾不乾淨,可能是小菜好不好吃?也就是說,外在的一個小因素可以決定顧客上不上門。對一家老式牛肉麵店而言,影響最深遠的不是共產主義的式微,或石油每桶飆上70美元,或恐怖主義威脅興起;相反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它有沒有從紗窗改裝玻璃窗、父傳子的店面,顧客只認老爸認不得兒子、在對面有沒有新增的牛肉麵對手!因此,在很多老式牛肉麵店老闆眼中,現在和1950年代沒有不同,都同樣的景氣或不景氣。這讓我想起一個例子。正宗在台南的「台南擔仔麵」創辦人洪進明「芋仔頭」 的女兒是《理財周刊》洪執董的同班同學,一個偌大家族固守台南府城的範圍,生意太好了,孩子們從小放學就要趕快回家端麵,嫁入洪家的媳婦則學煮麵(可能怕祖傳秘方被學走),等到了「芋仔頭」年老要退休,因此「台南擔仔麵」總店一分為三,一家在中正路、一家在民權路、一家在西門路,三家通通在台南市!跨不出台南市的台南擔仔麵,名稱及商標在台北市被註冊走了,在全球海外的華僑都可以吃到「擔仔麵」,當然通通與洪家一點關係都沒有!稍懂行銷的人都為之扼脕,如果小孩不必回家端麵,送到國外念書,以後把台南擔子麵變成義大利披薩,煮給全世界的人吃;把米粉、、滷蛋、貢丸、肉燥商品化,結合旅遊業讓來台的全球旅人、日本人都吃得到,還可以有「泡的」,讓他們帶回去繼續享用,業績一定是現在的100倍!用「股份有限公司」來經營,讓兄弟姐妹不是一人一家店,集合所有的資金作更大的發展!去年我回去,台南擔仔麵終於增加一項商品:香腸。可是香腸已經永遠不會等於台南擔仔麵。揚棄舊有的「品牌利基」是最不智的,不是嗎?自滿常使我們規避風險,然而機會與風險是一體兩面,一味規避風險的企業,最終將是被迫走入歷史!一味規避風險就等於婉拒了一場賭搏,當然,賭注就是,贏家將占據一座非常重要的堡壘!察覺足以造成重大損失的細微改變是一回事,採取正確的回應措施是另一回事!企業總習慣性去規避風險,但企業如果不冒險,長期命運可能更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