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老闆都不吃自家餐廳賣的食物,客人又怎麼可能會上門呢!」紅遍歐美45個國家的帥哥主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質疑道。奧利佛說的,很多人都經歷過:到餐廳準備用餐時,卻發現老闆和伙計們或是另外煮來吃,或是買便當回來吃,但就是不吃自家賣的餐。只是,奧利佛所說的道理,不只發生在餐廳,也常出現在企業裡。
#@1@#「董監事、大股東的持股比重變化,也反應了經營階層對公司未來的信心。」輔仁大學金融所所長葉銀華說。一旦出現董監事、大股東連續出脫公司股票,以及董監事相繼辭職,就是投資人必須進一步注意的警訊了。葉銀華再舉博達、訊碟、皇統案為例,主要股東持股比重都呈現逐年嚴重下滑走勢;而且,在上市前後,大股東的持股居然腰斬了一半以上。這更使得,公司董監事持股、持有公司10%以上股權大股東的動向,成為觀察公司投資價值非常重要的指標。因此,本刊特別調查台股1197家上市上櫃公司,在過去3年裡董監持股、占10%以上大股東股權的比重變化,以及同時間公司的獲利狀況,即每股稅後盈餘(EPS)。結果發現:有40家公司出現或是董監事,或是股權占10%以上大股東連賣2年公司股票。但在進一步觀察公司的獲利表現後,這40家公司的經營階層們賣掉公司股票的原因可分為,營運虧損、獲利衰退、官股釋出,以及其他考量,或為分散股權、或為申報信託等四大類。
#@1@#其中,營運虧損嚴重到連大老闆都不想要的公司股票,投資人就要特別謹慎以對。在2001年10月掛牌的經緯科技,是一家提供系統整合服務的資訊廠商。掛牌隔年,位於內湖的「經緯科技大樓」雖已興建完工,但本業狀況一直不太理想,甚至已經出現虧損,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去年,經緯的情況更加惡化。先是在上半年更換會計師,到了年底,美國優利系統大中華區總裁文北崗不再擔任經緯的副董事長法人代表,5位董監事接連請辭,董監事持股更從2004年的38.34%陡降至2005年的12.8%,大股東光在去年一年裡賣掉的股票就達近4000張,占股本的7%之多,很明顯的看壞公司。而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偉聯這家公司。「從中航、貿聯等董事接連的持股轉讓申報,可見偉聯的未來營運,連大股東也沒有把握。」華南永昌證券副總經理梁彥平指出。偉聯原本做的是貨櫃製造,因無法與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競爭,於是轉型經營自有品牌的LCD監視器。可惜,也未能成功,即使從處分土地資產到減資,仍彌補不了持續擴大的虧損。無怪乎,董監事與大股東會賣掉手中一半以上的持股了。
#@1@#「有些公司,雖經營不善,但仍具有產業前景,可能會出現經營權易主,尋求轉機。」看過多次案例的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說。在本刊這次的調查中,元砷光電就是一例。原本是由南紡集團轉投資成立的發光二極體(LED)事業,在2004年掛牌前一年及當年,獲利都還不錯,EPS維持在2.5元上下。2004年底,由於各廠的技術改進、產能陸續開出,在市場供過於求、單位價格滑落之下,包括元砷在內,各家營運陸續走滑。結果,2005年農曆年節過後不久,就傳出聯電為布局LED,將以旗下聯詮與元砷合併。8月正式合併後,新元砷董事長由聯電前財務長洪嘉聰接掌,總經理則由聯詮總經理陳錫銘出任。儘管元砷在前半年大虧了1億6,900萬元,但隨著聯電集團不斷提高在元砷的主導權後,應可望脫離虧損行列。
#@1@#在公司出現獲利衰退時,董監事與大股東相繼轉讓公司股票,梁彥平認為,對公司實也會有較負面的影響。尤其,像是提供網路電話(VoIP)各項解決方案的德士通,從去年下半年的每月營收都以逾50%的幅度衰退,EPS更是腰斬近一半,同時間董監持股比重也下滑了50%之多,不免令投資人對該公司產生質疑。甫於3月2日董監改選中由萬海第二代陳致遠出任董座的晶電,從去年的董監持股比重驟降、獲利萎縮,可見該公司營運出了狀況。「這兩年,政府為加速民營化,官股釋出頻頻,也會出現董監事持股比重下滑的現象。」建華證券綜合研究處資深經理周奇賢指出,這正是中華電信、台灣企銀、台肥等國營事業會入列本刊調查結果的原因;官股釋出與民營化時程有關,與本業的好壞關聯性不大。
#@1@#至於在董監事與大股東的其他考量類中,由於所屬公司的獲利表現尚屬正常,部份公司甚至出現逐年成長,因此,必須再細加審視董監事或大股東轉讓持股的動向,才能進一步研判公司的投資價值。例如以「得意的一天」品牌聞名的佳格,近3年獲利逐步成長,且現金股息配發率都達每股純益的8成以上,不但殖利率高,經營績效也較同業統一及味全更受肯定。董事長曹德風與大股東孟海蒂,持有公司股權逾52%,使得經營者與公司、小股東的利益站在同一陣線,因而頗受長期投資者的關注。但在去年12月19日間,曹德風與孟海蒂兩位大股東分別申報股權轉讓。其中,曹德風申報張數達6萬4,300張,而孟海蒂則將手中持有的4萬400多張全數轉讓。兩大股東持股突然降低,原本令人憂慮。結果,兩位大股東轉讓的股票全都交付信託,反而更有利於公司的經營。梁彥平認為,大股東將轉讓的股票交付信託,雖也有個人稅負上的考量,但至少不是拿到市場上交易或炒作,對公司的形象具有正面助益。
#@1@#像國內第二大不斷電系統廠商科風,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峰豪本人,去年在9月9日、11月18日分別申報了2000張及4000張股票,且都是在股市裡交易,交易的價格51.1元、45.5元,在當時都算不錯的高點。雖然,當時科風的營收頻創新高,但兩度在張峰豪一申報轉讓股票之後,公司股價就下跌。尤其是在9月9日那天,除了張峰豪外,還有邱梅芬、楊淑艷兩位董事申報轉讓公司股票,張數也達2,500張。三名大股東的出脫持股,引來市場疑慮,使得公司股價連跌5天,後來更殺至跌停板,對公司不啻為一大傷害。儲祥生指出,公司董監事和大股東在出售持股時,通常具有好壞兩種極端的考量。在好的這一端,是大股東見好就先進行獲利了結;而壞的部份,則是公司不好或要合併,所以趁利空消息未出時,就先處理手中持股。「很難從大股東的持股變化中掌握到投資機會,除非你握有公司內部的消息。」儲祥生直言道,與其靠小道消息投資,遠不如透過獲利、財務報表,以及產業未來成長等基本面的數據作判斷,如此,賺錢的機會大得多、也穩當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