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的本質,就是喜新厭舊;在日夜追逐、努力嘗鮮的過程中,對於「只見新人笑」的現實,感受尤其深刻。於是,在找尋值得報導的企業時,我們總是努力挖掘快速躍出的新秀、急於冒出頭的準股王。只是,我常想:人有生老病死,至今無人可超越此一自然法則;企業呢,證諸歷史,清楚可見:企業也正循著這一道軌跡,寫下自己的興衰。
#@1@#曾經,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無情地記錄了企業生老病死的實況:30年前,排名華爾街道瓊指數前30大的國際知名企業,如今僅存四家,其餘的26家早已做古。30年,對照人類的生命歷程,仍處壯年;但是,部分企業卻開始老化,甚至走入墳墓;可以說,企業的壽命,比人類還要短暫。在台灣,真相更殘酷。企業於一場與生死搏鬥的戰役中,傷亡尤其慘烈;本期《理財周刊》發現:我們的產業明星,即所謂的股王,壽命最長的是聯發科,維持了27個月;最短的是:衛道和訊連,只在位五天。
#@1@#這項發現源自於一道公式,那就是:股王成功方程式。即:股王=所處產業正大幅成長+老闆只跑客戶不見媒體+年賺一個資本額+受法人青睞的企業從公式中可得:成就一支股王,必須具備等號右邊的四項元素。想要穩坐股王寶座,得顧全其中的任何一項,包括產業持續成長,老闆專注事業,確保賺錢能力,未來值得期待等;只要任一項出現差池,左邊的等號就不存在。可以想見,在過程中,所可能遇上的挑戰何其大;難怪有的股王,只坐了五天,上了一次雜誌封面,就倉皇落跑。對此,編輯部資深主筆劉萍、主筆曹以斌在內文裡,有詳細完整的報導。本期智庫,資深研究員柴煥欣端出了熱騰騰的「2月營收總體檢」。這一次,我們將智庫進行部分改版,重點在於強化資料加值,使得數據的呈現更具層次感;同時,我們加工製作「2月營收前一百大」、「2月營收年成長率前一百大」、「累計2月營收年成長率前一百大」等排行榜,方便讀者從中汲取有用的資料。台灣的施振榮,是電腦界的老將;他用一生心血,換得業界領袖的地位。在大陸,也有一名施「正」榮,他是太陽能電池的新秀;本刊副總編輯陳邦鈺要與讀者分享,施正榮如何由科學家變身企業家,為自己賺得186億元人民幣的身價,成為中國新首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