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多年來,只要聽到有關日本經濟的相關新聞或評論,很少有正面的訊息出現。不過,從去年開始,情況已有所改變,本專欄在去年8月中,日經指數還在12000點時,就為投資人分析看好日本的原因,現在日經指數已超過16000多點,預期這將只是日股多頭的初升段的開始。在日本經濟好轉情況下,對於台股有何意義,是否有廠商會因而受惠,則是本期的「社長開講」要為投資人分析探討的內容。
#@1@#根據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去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高達2.8%,在先進國家七大工業國(G7)當中僅次美國。這對已經習慣日本經濟表現不佳的投資人來說,算是跌破眼鏡的表現。如圖1所示,GDP成長表現從1996年的3.8%的成長率後最高的,加上去年第四季年成長率4.2%,在在證明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是真的,且全面性的。對全球經濟來說,尤其是台灣,是重大且正面的訊息。過去幾年來,日本與台灣都相同,經濟成長的動力都來自出口成長,但與台灣不同的是,日本國內本身內需,是整個經濟結構體的重心,占日本經濟體的85%,也因過去多年來,日本內需不振,造成經濟一直未出現明顯好轉。不過,情況似乎出現轉機,去年第四季,日本固定資本設備投資年成長率達到7.2%,公司企業也開始需增加招募員工,過去十多年來,從未出現招募員工的人數與應徵者的人數可相提並論,也因對勞動力需求增加,使薪資水準有向上走高情況,大多數商店都已陸續感受這樣的氣氛,而這樣的氛圍也逐漸反映在個人消費成長數字上。去年第四季,日本個人消費年成長率大幅上揚達3.5%,東京市區及附近區域的百貨公司也因而受惠,營業銷售紛紛出現亮麗的表現,看來日本經濟這次的成長相當強勁。台灣和日本在某些方面的確存在相似之處,像房地產及股市泡沫及崩盤、銀行壞帳比率高、長期的低利率水準、投資不振、人口逐漸老化等,二國之間多少存在一些相似處,值得投資人注意及探討。以房地產及股市泡沫來看,在1982年到1990年期間,日本大都市的地價平均上漲超過3倍。不過,在1990年房地產泡沫過後,日本大都市的房地產價格迅速下滑,跌幅一度高達八~九成,而Nikkei 225指數從1989年38916的高點一路下跌,跌了整整13年,跌幅曾達80%,一點不輸給房地產的跌幅,房地產加上股市泡沫的破滅,使得日本人財富嚴重縮水,也使日本的經濟受傷慘重。日本銀行業的壞帳比率,也因房地產及股價崩盤影響,而大幅增加,日本銀行體系在泡沫破滅開始2~3年時間內,一直不願打銷壞帳。根據美商高盛證券的預估,日本銀行壞帳最高時,可能達170兆日圓,相當於1兆(約合新台幣32兆元)多美元。相對日本的壞帳處理時間,台灣的壞帳在政府介入之下,這幾年因為房產價格下跌,以及企業倒閉而產生的壞帳已大幅降低,但近1~2年,由於銀行大量衝刺利潤較高的消金市場,信用卡及現金卡滿天飛,因卡奴事件衍生的壞帳大幅增加,預期兩年內,將對民間消費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1@#此外,由於台灣製造業工廠大量外移大陸,投資意願大不如前,全體國人的儲蓄減去資本支出後的淨儲蓄數字,在2004年就超過1兆元。也因為資金的供給遠大於資金的需求,使資金的價格,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利率水準,一直不見起色,雖然央行從前年起不斷的調高重貼現率,不過目前的10年期公債的殖利率仍只有1.8%左右,甚至比定存利率還低,投資意願低落情況可見一斑。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由於固定投資意願不高,對資金的需求低,日本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1997年跌落到2%以下後,近10年來未曾再突破2%。若從經濟學理來看,利率水準低理應會刺激投資需求,使經濟加快成長,只不過這樣的學術理論,無法通過日本實際情況的考驗。在這波日本經濟復甦的過程中,最大受惠者除日本民眾外,日本股市的投資人也嘗到甜頭。去年一整年日經指數從11489點上漲到16111點,漲幅超過40%,今年來則小幅上漲1.4%。由於這次日經指數大幅上揚,主要是反映日本經濟基本面的好轉,因此,對日股來說將是個長多,未來反映的期間可能長達3~5年,甚至可能長達10年。回顧日經指數從1984年到1989年的走勢,都是呈現大漲小回的標準多頭走勢,較1984年到1986年,2003年以來的日經走勢,與其似乎有高相似度,簡直像20年前的翻版,若二者相似度如此高,就不能排除接下來的日股不會重演歷史。就像1986年到1989年間,從20000點不到,大漲小回一路漲到將近39000點,若歷史真的如此重演,日經指數未來可能還有相當大的上漲空間,等著所有投資人。
#@1@#對台股的投資人來說,日股續強究竟有何意義?如圖2所示,從1997年到現在,在近10年過程中,台股與日股的表現是亦步亦趨,關聯性相當高,其中除因日本經濟體規模較大的影響力,其實台灣的產業結構與日本的產業結構,有一定關聯性。尤其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像早期的隨身聽、個人電腦,到現在的數位相機、遊戲機、手機、MP3、DVD播放機、液晶電視等產品,台灣廠商已經成日本消費性電子大廠的主要代工廠,因此,將台灣及日本的主要上市公司的命運綁在一起,當然股價的連動性也就大幅升高。也因日本股市對台股有相當程度指標作用及影響,因此日股若持續大漲,對台股走勢也將產生激勵。
#@1@#自從房地產及股市泡沫破滅之後,10多年來,日本人因為財富大幅縮水,加上就業市場狀況不佳,日本人的薪資水準每況愈下,使得整體民間消費呈現如愁雲慘霧般的氣氛。多數人因為對於未來信心不足,消費意願因而大幅下降,消費不足造成消費需求的不振,因而日本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情境下,使得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像是消了氣的相撲選手,對於全球經濟起不了一點作用。不過,就在去年以來,整個情況似乎有所改觀,日本人的薪資水準,不但隨著就業市場的改善而有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也明顯受激勵,個人消費支出在去年第四季也呈現強勁反彈,預期這樣的榮景將會持續下去。這對於全球的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台灣的電子公司來說,算是個相當大的利多,因為,日本素有全球電子產品最前進,及接受度最高市場的稱號,日本消費者的消費支出,如果能夠有所提升,對於全球電子產品產業的景氣,勢必將會是一劑強心針,有助台灣科技大廠業績及獲利的成長。日本消費支出如果持續增加,台灣究竟有哪一些廠商會受惠呢?根據日本產經三洋新聞報的調查顯示,最新日本人歡迎,且想擁有的產品前10名分別是MP3、DVD播放機、液晶電視、手機、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單眼數位相機、數位錄影機、電漿電視,而這一些熱門產品,幾乎全都與台灣代工廠商有關,相關的受惠廠商則是:1、MP3隨身聽:對日本廠商,尤其是新力來說,iPod在日本市場大獲勝利,其中的滋味想必不好受。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它帶來的便利性,使它受歡迎程度在短期不墜,投資人不妨留意最近因為業績不佳而大跌的英華達,逢低介入。2、DVD播放機:聯發科曾靠著其中的晶片組賺大錢,不過由於目前每台售價不高,獲利不易,無相關受惠股。3、液晶電視:液晶電視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尤其今年世界杯足球賽即將在6月揭幕,預期接下來的4、5月間,將是液晶電視需求高峰,對於國內液晶面板生產廠商將是一大利多。國內液晶面板廠商近期與日本廠新力、夏普等廠商往來頻繁,尤其是近期屢獲日本訂單的廣輝,將是主要受惠股。4、手機:國內手機相關大廠,無論是組裝及零組件個股都將受惠,例如組裝廠的明電、廣達、華碩、宏達電等,零組件廠商則有生產按鍵的閎輝、鋁鎂合金外殼的可成、生產塑膠機殼的綠點等,都是投資人可以留意的個股。5、數位相機:雖亞光拒接低毛利的訂單使股價重挫,但以長遠角度看,由於消費者對數位相機的需求仍相當大,短期內數位相機仍將是主要熱門產品之一,將使台灣相關的數位相機組裝及零組件廠商受惠,除亞光外,大立光也將是主要受惠者之一,投資人可加以留意,逢低介入。6、個人電腦:個人電腦需求增加,受惠廠商主要是PC代工大廠,桌上型電腦來說,鴻海及華碩是主要概念股,以筆記型電腦看,華碩、廣達、宏碁是主要受惠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