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27日)晚上,法國學生與工人在全國250個城市,展開一場為時36小時的罷工,抗議新的初次就業法,結果演變為暴力示威,癱瘓了整個法國。畫面傳來,讓人怵目驚心。示威罷工在法國並不新鮮,高聲要求自己權益,更是拿破崙以來的法國傳統。但是這幾次的罷工與示威,有日漸擴散且愈來愈暴力的傾向,背後的意義也格外讓人關切。
#@1@#上個月,法國總理德維爾潘強行在國會通過初次就業法,讓雇主對26歲以下初次就業的員工,可以在兩年內不附任何理由就予以解聘。該法的本意,是要讓雇主比較敢於雇用法國年輕人,而不必怕被僵化的勞工保護法令綁死。希望能藉此降低法國的失業率,並重振經濟的頹勢。但在年輕學生看來,這無異兩年毫無保障的試用期,讓其無法做生涯規畫。在高度不安全感之下,他們走上了街頭,要求政府收回成命。但是德維爾潘只同意,將兩年減為一年,並且要求雇主檢附理由等局部妥協,同時以提供獎學金等作為交換。學生不滿,僵局於是持續,甚至演成暴力。
#@1@#可是這只是冰山一角。若再追問,法國經濟為何衰退?工作為何流失?全球化的衝擊恐怕是主要原因。外資不來,與資本外移,是因為全球化;大批外國移民湧入法國,搶走了年輕人的飯碗,也是因為全球化。一向以文化包容自豪的法國社會,一下子變得不包容了;一向以推廣新觀念急先鋒自居的法國,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忽然徬徨裹足了,茫然不知所措。外交官出身的總理德維爾潘,經常遭到不知民間疾苦的批評。政治判斷更是讓人搖頭。1997年他擔任席哈克幕僚長的時候,見席哈克民意支持低迷,力主提前選舉以挽回頹勢,結果卻導致席哈克的政黨慘敗,法國也從此進入五年左右共治的尷尬期。這次在未經諮商的情下,強行在國會通過此一法案,更讓德維爾潘進退維谷。一直以來德維爾潘就深受席哈克信任,而被認為是席哈克的接班人。這次發生如此暴力攻擊,對其政治前途自是一大打擊。政敵內政部長薩克茲和其畫清界線,更讓其頓覺四面楚歌。所以一是法國整個社會面對全球化衝擊下的因應,一是明年「後席哈克時代」的法國權力格局,是我們觀看法國罷工與決定是否投資法國的兩個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