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最近最火紅的市場,國內業者卯起來促銷日本基金,很多人也在業者炒作下,毫不考慮地投入日本市場,國人這波擁抱日本基金的熱潮,勾起了英商寶源投顧總經理巫慧燕的回憶,「我剛踏入投資界時,也是這樣大買時下最熱門的商品,結果因為不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沒有做好風險分散組合,最後,通常以小賺大賠收場。」她哈哈大笑回憶起10年前剛開始投資時的糗事。
#@1@#然而,歷經時間洗鍊與隨著市場掌握度提高後,5年前,巫慧燕開始改變她的投資模式。「我還是買基金,但是開始建立投資組合,而且首次加入了債券部位。」巫慧燕先從亞洲債券買起,並逐年加碼,目前已佔資產比例四成之多,其餘六成則放在全球股市,分布於美國、歐洲、日本以及新興亞洲市場,其中新興亞洲市場比重比其餘市場多了二成。沒想到,換了操作模式所帶來的財富效果也不同;看似穩健的投資組合,績效卻頗佳。巫慧燕驚喜的說,「這5年來,每年報酬率有20%到30%,比前面10年的投資效果還好!」之前,沒有規畫好投資組合時,巫慧燕常常一顆心整天隨著國際市場起伏。但是,建立投資組合之後,巫慧燕笑著說,「我終於可以專心上班了。」嚐到甜美成果的她,說起這個在投資界已屬於古老投資概念時,顯然比別人多了一分說服力。對於目前還是頂客族的巫慧燕來說,財務壓力其實比一般夫妻小很多,她之所以要理財,除了希望財富增值之外,當然是希望退休時能擁有時間與金錢的支配權。為了朝此目標邁進,巫慧燕從5年前開始,一改追逐熱門商品的習性,非常有紀律的執行自己擬定的財富計畫,在選定市場設定投資組合商品後,每個月便乖乖的定期定額扣款,同時搭配單筆申購,透過穩健與積極雙管齊下的投資方式,為未來財富布局。
#@1@#不過,她強調,「投資組合千萬不能穿制服!」因為每個人對於風險忍受度不同,對於市場看法亦有異,投資組合必須量身訂作才行。巫慧燕以自己為例指出,由於年紀漸長,能承受的風險不如年輕時,所以投資的市場多半為歐美日等成熟市場;但是,眼看新興市場行情正好,就算波動較大還是不能放棄,所以她買了區域型基金,既能分散風險又能參與新興市場經濟起飛。新興市場在很多投資人眼中,因為風險很高而不受青睞;但是,巫慧燕卻相信「新興市場在10到25年之後,題材還是在,尤其新興亞洲在中國與印度兩大火車頭帶動下,加上日本經濟復甦,未來5到10年絕對還有題材。」因此,她不論股市或債券均以亞洲市場為布局主力,同時非常看好今年下半年股匯表現,因為受惠於美國升息告一段落,亞洲貨幣可望升值,加上基本面在經過亞洲金融風暴淬鍊後,體質明顯比以前好。此外,與已經漲了一大段的拉丁美洲及新興東歐這兩個新興市場相比,新興亞洲漲幅明顯落後,有不小的補漲空間。買了最積極甚至帶點冒險的投資區域,當然要有相對穩健的區域互作搭配,巫慧燕選擇了屬性成熟的歐美股市,然而因為她還可以忍受點風險,因此選擇了股價表現有機會超越大盤的小型股。結果,如此積極又不失穩健的投資組合,為她賺到了投資以來最好、最穩健的投資報酬率。
#@1@#其實,巫慧燕的理財之路一開始也和其他人一樣,市場那邊火熱那邊去。像1992年至1993年間,以東南亞股市為標的的海外基金非常熱門,巫慧燕在這股熱潮下買了泰國基金,不久之後,基金淨值就隨著泰股飆漲而大幅成長,讓她獲利一倍,樂得繼續加碼。不料,不久之後,泰股從高檔反轉,緊接著又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時,結果基金淨值一路腰斬再腰斬,之前賺的全都賠進去不說,最後連本錢都賠下去了。投資日本股市的經驗也差不多。巫慧燕剛買時有上漲,但是日股一旦回檔,通常得整理很久,可能長達1年,然後在幾個月內,就表現完畢,操作難度很高,又必須非常有耐心,才能等到下一波投資機會,巫慧燕乾脆獲利了結出場。只是,結果結算下來只有小賺而已,害她忍不住大嘆日股市是最難掌握的市場。歷經這些教訓後,巫慧燕深刻體會到,原來人性的最大弱點--「貪婪和恐懼」,才是成功理財最大的絆腳石,也體悟到在波動大的市場裡作投資組合與定期定額的重要性。於是,巫慧燕開始定期定額購買亞洲區域型股票基金,雖然沒有投資在最低點,一度還賠了20%,但至今獲利還算滿意。不過,畢竟新興市場已經漲了一大段,投資報酬率無法與前幾年動輒三成以上相比,因此,巫慧燕對於未來年報酬率僅設定在10%左右。基金讓巫慧燕賺錢,然而除了基金之外沒有別的金融商品,也讓巫慧燕有點擔心「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上」投資過於集中風險。因此,從去年開始,在看好宜蘭房地產的增值空間下,她便密集到宜蘭尋找好的房地產標的,最近終於買到滿意的房子,首度在台北以外的地區置產。由於環境與地點都不錯,巫慧燕打算先出租,等到退休了再收回自已住。看來,隨著投資組合績效穩定,幾乎已可看見巫慧燕退休後在宜蘭逍遙地過著生活。不過這位女強人可不打算真的退休,計畫投入最愛的藝術基金會,希望在沒有財務壓力下,好好做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