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下半年0.18微米至0.13微米產能依舊吃緊,以致晶圓代工價格沒有鬆動空間的預期下,近來晶圓雙雄股價仍能維持推升走勢。而從聯電所公布95年第1季每股稅後盈餘(EPS)0.67元的獲利數據來看,為93年第3季以來,獲利表現最好的1季,股價表現似乎也獲得基本面的支撐。然而,若是從獲利內容進行細部分析,實際上聯電第1季本業獲利僅有8,500萬元,僅達損益平衡的水準,主要獲利則是來自於129億元業外收益挹注,而這129億元則是來自於出售旗下迅捷投資公司所認列處分投資收益,所以說,要是形容聯電是不折不扣的「獲利靠業外」,可真是一點也不為過。實際上,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宏碁與大陸工程身上。然而,無論是聯電、宏碁,或者是大陸工程,雖然單季獲利數據看似亮麗,但這種「獲利靠業外」的情況,真的有利於提升投資評價嗎?
#@1@#接著來看看鎂鋁合金機殼大廠可成的情況,今年第1季可成單季營收為3.04億元,而營業利益亦僅達1.03億元,但來自業外所認列高達11.65億元轉投資收益,使得單季EPS可推升至4.49元,與去年同期2.23元相較,足足出現倍數成長。重點在於,同樣是「獲利靠業外」,但在投資法人評價上,可成就是高過於聯電、宏碁等公司。若是長期追蹤可成獲利狀況,不難了解到公司在大陸市場耕耘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並且在92年逐漸開花結果(主要是可成蘇州廠),所以,無論是認列大陸轉投資收益,或是認列大陸轉投資對EPS貢獻,近年來都是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向上躍進,而且獲利貢獻度遠超過台灣母公司。
#@1@#綜合上面案例,我們可以深刻了解,隨著「錢進大陸」與「全球布局」策略日益普遍,加上租稅等因素考量,台灣企業向海外市場進軍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因此,來自轉投資收益的業外挹注,在未來的公司獲利上,亦將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然而,在追蹤業外收益時,不能只看損益數據好壞就貿然判定投資價值;對於業外損益內容,也必須加以了解。若是業外獲利來自於旗下轉投資事業(當然也包括大陸轉投資),而且,具有持續性成長動能,這樣的業外理當視為本業延伸,應給予正面投資評價。反之,若是像上述聯電、宏碁、大陸工程等,業外獲利是來自於出售資產,屬於一次性獲利,這樣的狀況就跟吃了威而剛沒什麼兩樣,只是將公司短期獲利數據做得好看一些罷了,實際上無益於公司長期投資評價,最終還是要回歸於對母公司獲利能力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