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臺灣股市終於拉出一根中紅,讓加權指數脫離6月8日288點長黑所主導的箱型區,包含6月8日在內,指數在這288點的長黑範圍內共整理的16個交易日,30日在外資買盤歸隊下終於突破整理格局,展開反彈走勢,為7月的反彈走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球股市走高 宜回補搶短在16個築底的交易日中,股市經歷了總統罷免案與全球升息兩個政經面的重大事件。在美國方面,經過聯準會(FED)宣佈升息1碼後,道瓊終於強力反彈,並帶動全球股市走高,買盤應該是來自不確定因素消失後空頭回補與短線搶短,須提防的是空頭回補方面不會有後續的買盤,而短線搶短也會隨時獲利了結下車,大盤需要更實質的買盤支撐才會有更寬廣的空間,否則後勢有可能再度進入另一個整理區間狹幅震盪。再者,美國經濟經過17次升息之後,股市對於是否會過度升息產生疑慮,過度升息將導致經濟發展受損,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經濟衰退。法人圈中已經開始討論明年(2007)經濟成長的問題。
#@1@#一、外資動向從6月8日起台股用了16個交易日在最低6268點,最高6629點之間築出了一個W型的整理型態,在6月30日起展開反彈,從技術面來看,指數有挑戰6970點的機會,但也要看外資是否站在買方,持續買進。近年來,外資動向已經成為台股的先行指標了,在5絕6窮後的7月外資會不會放暑假?可能是最被關心的問題,除了要留意外資的買賣超之外,更要留意的是外資對個股的買賣超與看法,未來個股的重要性將遠勝於大盤。二、成交量變化除了外資動向之外,反彈波的觀察重點就是成交量能的變化,反彈與多頭走勢有所不同,本身多半是建構在跌深後的修正上,這時候賣方是否惜售就顯得相當重要,成交量可以緩步遞增,但決不能暴增,只要量能一出,通常就是反彈的高點了,這種現象在個股上更是明顯。其實,每次反彈波出現時,大家都有一個迷思:就是要如何在反彈波中獲利,股市中有一句俗話說:新手死高點,老手死反彈。新手因為不知道高檔的風險而往往在高點套牢出場,老手不會在高點被套,可是往往在搶反彈時出現誤判,可能是太早介入或沒有在彈升高點順利出脫反而套牢。因此,反彈行情的操作難度是難上加難的,所以說,反彈是給套牢者解套的,而不是給空手者去冒險搶進的。反彈波的重點在於留意哪些股票走勢不同,未來可能發展成回升或多頭股票,等待再次壓回時進場布局,或是持股者趁機汰弱換強的,尤其是每當接近反彈高點時,各種好消息又紛紛出現,利多充斥媒體版面,那是貪婪的惡魔再次利用投資人害怕錯失行情的情緒誘人進場,所以說,要介入搶反彈時,請一定要注意成交量的變化,不宜衝動。三、市場對利空消息的反應觀測反彈高點除了成交量之外,還有一個現象可以留意,就是市場對利空消息的反應。股市在彈升時對利空通常會視而不見,股價將維持原有的軌道上揚,所以當股市對一般利空消息有所反應時,通常也是接近多空轉折的時候。
#@1@#常常說,凡事只要天時地利人和俱全,往往就可以事半功倍。目前,股市的「天時」碰到第3季景氣放暑假的時候,「地利」則是短短16天所築出的小W底,但不論是整理的時間與幅度,都不足以支撐大盤就此出現回升行情,而「人和」就要看上半年各家公司的營收表現及第2季的獲利狀況。上半年的營收在7月10日前就會公布,成績如何?將是台股短線強弱的主要關鍵;第2季業績能維持強勢成長的,就可以樂觀期待在8月底公布的上半年財報盈餘表現,誰能維持業績在淡季不淡,有高成長高獲利表現的公司,股價在下半年也可望有好的表現。再來,有一個中長線的隱憂,就是6月指數收盤之後,確定技術指標中的月KD在80以上出現下彎,每次這個技術指標在80以上出現回跌,通常代表著一段中長期的漲勢可能需要休息整理一下(見附表)。不過此次股市只漲了8個月(94年10月~95年5月)相信需要休息的時間也不會太久。其實,投資人也不必太過擔心,今年目前已經堂堂進入第3季了,轉眼第4季馬上就要來臨。如果投資人把目標放在傳統旺季的第4季,可利用第3季布局,觀察反彈波走勢,手上有股票的趁機調整一下,沒股票的人則準備布局第4季標的,把自己的眼光放遠,視野拉高,看到的東西自然就會不同。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有些人眼明手快又敢買敢賣適合短線操作,有些人適合中長期投資,每個人都不一樣。因此,找到適合自己,能讓自己獲利的操作模式最重要,在投資標的上有些人操作電子股順手,有的人則是營建股順手,選擇自己熟悉的公司與產業,然後有耐心地長期觀察研究,自然就會知道買賣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