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股東會旺季結束以後,緊接著就是除息除權和股息發放的季節了。許多投資人對除息除權公告中的員工分紅配股、董監事酬勞等項目並不陌生,可是卻又不知道這些數字有何意義?今年開始實施的最低稅負制跟員工分紅配股又有什麼關係?對股市又會有什麼影響?又有哪些公司在員工分紅上對員工最大方? 首先是員工分紅配股。由於,今年尚未實施員工分紅配股費用化,所以還是沿用舊制,在除權時由全體股東負擔,也就是說員工在員工分紅配股所得到的股票是從全體股東的口袋裡掏出來的。其中,有一個數字「員工紅利配股占盈餘配股比率」,這數字越高,代表股東負擔的越多,除權前引發棄權賣壓的可能性就越大;比率越低,表示股東要負擔的比率越小,棄權賣壓自然會比較小。如排名前3名的宏碁、光寶和瑞昱都是因為盈餘分配偏重現金股息,股票股利都很低,員工紅利配股占盈餘分配的比率上升到70%以上,這些員工紅利配股占盈餘分配比率高的公司,會影響股東參加除權的意願,不但想買進參加除權的可能性低,棄權賣壓會比其他公司大。一般投資人如果不想負擔這個費用,除了只參加沒有員工分紅配股的公司除權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避免參加除權。
#@1@#除息除權之後,依照各公司文書作業的效率不同,大約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股東就可以領到配息(現金)與配股了。由於,今年許多公司在盈餘分配上都著重現金配息,所以,對目前欠缺現金動能的股市而言,可以用「及時雨」來形容這筆資金的重回市場。以1,200家上市櫃公司計算,合計將超過6,600億元的現金透過除息的方式,從上市櫃公司回流到股市中,成為第3季股市最重要的新增資金動能;如果,以每天買1,000億元計,可以連買6天以上。其中,台積電一家就供應了618億元,配息金額超過百億元的共有12家公司。除了台積電外,還有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鴻海、遠傳電信、台塑化、中鋼、台化、南亞、台塑、兆豐金與國泰金,其中電子股與傳產股各5家,金融股2家,而傳產股中台塑集團就占了5家中的4家,表現令人側目;至於,台塑集團在大筆現金回流之後,會不會進一步交叉買進自家公司的股票,也令人關注。有了除息現金的挹注,當然也會有除權配股的賣壓問題。在計算賣壓時,除了員工分紅配股應該一併計算外,由於各家公司交易的活絡程度不同,同樣張數的股票到市場上,對熱門股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可是對一些小型股卻可能很難消化。為了取得合理的比較數據,將增資股股數與第2季平均每日成交量做比較,看需要多少天的交易量才能消化增資股的賣壓,天數當然是越少越好;像7月14日台積電,股票股利加員工紅利配股合計超過108萬張的股票,當天股價就下跌1.2元,17日再跌1.3元。以傳產股中增資股張數名列前茅的中鋼來說,增資股加計員工配股達到50萬張之多;可是,由於中鋼股票交易熱絡,賣壓排名在傳產金融中名列78名;一些冷門股由於平日交易量偏低,名次反而在前。對於賣壓比重大的個股,必要時,可以伺機先行融券賣出,以鎖定除權配股的獲利,待領到股票時再用配股去還券就可以了。
#@1@#今年開始實施的最低稅負制跟員工分紅配股又有什麼關係?最低稅負制中個人最低稅負課徵門檻,年所得超過600萬,稅率20%;企業課所得超過200萬,稅率10%至12%。其中,在個人年所得的這部分有個重要的項目,就是員工分紅配股必須以市價列入最低稅負所得計算中,一旦所得超過最低稅負課徵門檻,就要按市價繳交20%的稅金。所以說,最低稅負制對一般投資人與上市櫃公司的員工沒有影響;可是,對有高額員工配股的高階經理人來說,只要員工分紅配股超過百張,按時價計算就很容易超過最低稅負制,產生繳稅的問題;以台積電而言,只要110張按時價計算就超過600萬元,若是股價在300元附近的可成,只要20張就超過最低稅負的門檻了;尤其,是按「時價」計算更是讓有高配股的新貴們有不可承受之重,因為取得股票之後的漲跌並不會改變稅捐單位認定的所得價位,使得配股的員工會儘快賣出,否則一旦股價跌破「成本」那可能會出現賠了股價還要繳稅的局面。也使得賣股繳稅未來可能不只是大股東的專利,分紅配股高的員工可能也有此需要。最後,對於今年剛進入職場的新鮮人與想轉換工作的上班族而言,本期智庫也列出了員工分紅最好的上市櫃公司。其中,員工分紅配股用第2季的平均價計算出市值,可以發現:電子股的員工分紅還是遠遠優於傳產與金融股的。其中,台積電的員工分紅市值達到237億元、鴻海有156億元,也難怪這兩家公司一直名列大學生最想去上班的公司之列;這兩年竄起的宏達電也以市值81億元的員工分紅排名第3,電子股中第50名的台灣大哥大也有4億元,在傳產金融股中已經可以排名第3名了,僅次於中鋼與中信金,傳產金融股中員工分紅市值超過1億元的公司只有16家,吸引力自然差電子業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