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有一天在哈佛管理學院的課堂上,教授在講台上眉飛色舞的闡述應該怎麼經營企業。口沫橫飛一陣子之後,坐在台下的學生舉手發問說:根據自己多年經營企業的經驗,業界作法和教授說的並不相同。教授聽聞後並不引以為意,反而在嘴角一抹微笑之後,拋出:「即使現在他們不照我們講的做,等我們訓練出足夠的MBA,大家就會照我們課堂講的做了!」時至今日,台大、政大爭相引用哈佛的個案教學為圭臬,而在企業間,哈佛教育出來的MBA 逐漸接管美國大小企業時,這些CEO們確實照表操課。所以,不是「理論」改變「實際」,而是「實際」會變得和「理論」一樣!上周有件事,讓我想起這個例子。台灣明顯的「理論與實際落差不大」的例子就是上周當美國FED主席宣告升息告一段落,當日股市上漲以慶祝升息對股市的升息吸金效應不再,但翌日卻也即下跌,且連跌多日,因短期不再升息,代表著短期景氣出現趨緩停滯現象。以往遇到這情況,大概短期行情會是先胡亂漲一通再胡亂跌一陣子,但這次就很「理性的」漲一天跌下來,且是「開盤直接開高後就是高點」,代表「訊息完全充分的被分析及被反應」,中長期而言,要持續上漲就有困難。多年來我致力於「證券行為」與「投資理論與實際行為」研究,近期看到總體經濟與股市脈動趨於一致時,吾人相信,國內投資行為已開始「理論與實際合而為一」。有次,我也用同樣的話告訴一位朋友,但他用充滿挫折,且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火星文的眼神望著我!於是我換種表達方式,我當時是回答:「不一定要學會經濟學才會過日子!當然也不是學會財務分析後才會進場買賣股票。若把世界上所有經濟學家都關在集中營內,地球照樣運轉!」頓時,這位朋友的眼神轉為充滿希望,我繼續說,「經濟、企管等學理是種世界觀,是種看世界的基本方法。若能有一套前後一致、合情合理的思考來因應,顯然比直覺率性行為好得多」,最後再補一句:「萬一不會思考也沒關係,就憑直覺好了」。事後回想,我應可說得更清楚:當被股市修理很多次後,「直覺」就是最好的學習禮物,而直覺下所作的反應也會很接近理論的「最佳選擇點」。也難怪哈佛教授有信心的說:等我們訓練出足夠的MBA學生,理論就與實務一樣了!多偉大的豪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