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去一家餐廳,那地方很安靜、牛排做得很好,因為常去,所以自然認識裡面的店經理。後來這位店經理離開原來的店,換了幾個地方,最後終於擁有自己的店,上次我將朋友的聚會訂在那裡,他熱情招待之餘,末了的時候送給每個人一張貴賓卡。
#@1@#這張貴賓卡有些特別,別的餐廳的貴賓卡都是免費,但他的要錢。不過,約每隔半年,會寄一張餐券來給每位持卡人,憑餐券可享用最新菜單上的任何一客套餐。當下大家一聽,覺得頗合算(套餐從800元到1,200元都有),在燈光美、氣氛佳的情況,大家興致正好時又免費得到一張金卡,於是有人提議,以後每半年都要在這家餐廳碰面聚餐一次。表面上算起來,發越多的貴賓卡,這位老闆就會虧更多錢,但我聽他說,他並沒有虧過錢,事實上,每到他寄餐券的那個月份,營業額特別高,利潤特別好。我並沒有追問他怎麼想到這個先繳費換貴賓卡,後送餐券的點子,不過,顯然他是個作生意高手,他掌握了人性中既光明又脆弱的一面。因為,除了牢牢的綁住每位曾經來過這店的顧客至少一年回流兩次之外,除了那張餐券上的免費套餐之外,其餘的消費都是另外付費,因此,多增加出來的消費額不但可以補足免費餐券的差額之外,長期有效的累積客戶是「基業長青」妙方。
#@1@#上周李仁芳教授才剛提到,如何把「貴」變成「值得」是台灣所有企業要持續努力的目標;Cost down是我們台灣人的絕招,如何在擰的不能再擰的毛巾中再減掉2%管銷,以往我們靠這招打遍天下無敵手,當我們代工業作到全世界占有率第一名的同時,是同業殺價的開始,也是高股價反轉下跌的開端。大量擴廠的同時,帶來血流成河的競爭!大膽的把價格加上去,讓客戶覺得「值得」,是商業上完全不同的策略思考,商家憑藉什麼可以把價格加上去,而顧客會繼續掏錢?消費者得到什麼比「價格」更高的「價值」而願繼續掏錢?讓客戶繼續掏錢出來的機制也需要被設計出來,也就是「turn key」的動作(註:turn key就是轉動車鑰匙的動作,複雜如車體結構只要你轉動鑰匙,你便可以發動車子),在這家餐廳的消費turn key就是那張貴賓卡及半年回流一次的機制!如何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大喊「值得」,那麼商家生意自然作不完,沒有政客的台灣一樣可以穩穩的坐上經濟成長率5%、6%,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