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在5月初創下2000年來的高點7476點以來,指數已向下修正達10多個百分點,修正幅度不可謂不大;股價從高點下跌20%以上的個股比比皆是,投資人好不容易才恢復的多頭信心,也因而被中斷;加上法說會中大老闆紛紛發表旺季不旺的看法,一時間,實在叫投資人難以樂觀起來,因而,對於台股後市發出不看好的訊息;在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之際,著實是難為了投資人,究竟是該看多還是看空。本文即將針對台股接下來的後市展望加以分析,以提供投資人做為擬定投資策略的參考。
#@1@#首先,就股票相對價值來看,台股仍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例如,若以本益比來看,今年台股平均本益比約在12倍,相對於全球及亞太平均的15及14倍來看,台股股價相對便宜;若以2007年來看,台股本益比更不到11倍,相對於全球及亞太平均的14及12.5倍來看,也是相對較低;另外,若以盈餘成長率來看,今年台灣上市公司平均的盈餘成長約24%,相對於全球及亞太平均12%及11%的盈餘成長來看,台灣上市公司的盈餘成長率領先許多;展望2007年,台灣上市公司平均的盈餘成長約15%,相對於全球及亞太平均9%及10%的盈餘成長來看,台灣上市公司的盈餘成長率也較高;除此之外,若以現金股息殖利率來看,台股報酬也相對較高。因此,不論從股價相對價值,企業盈餘成長力道,以及現金股息殖利率來看,台股的長期基本面,相對於全球或是亞太地區來看,都較具吸引力,相對投資價值也較高。
#@1@#自從MSCI在去年5月調高台股權重以來,全球新興市場的基金已逐步增加台股的持股比重,從約10%的投資比重一路增加到目前約12%,一年多來投資台股的金額超過100億美元,即使如此,以目前12%的持股比率水準來看,相較於指標benchmark的13.7%的權重仍呈現持股不足(underweight)的情況,雖然持股不足的情況已較去年5月時有所改善,不過若以整體來看,這些新興市場基金加碼持有台股仍有相當大的空間,若以近2%的持股不足來看,未來這些外資法人仍有上百億美元(約相當於3300億元台幣)的資金可能投入台股,由於這些新興市場基金的持股不足,因此,只要台股呈現大漲,這些基金就會因為持股不足而可能出現績效表現落後的情況,也就是基金操盤俗稱的軋空手。因此,就未來外資可能再投入台股的空間來看,仍有相當大的胃納量,未來仍可望出現源源不絕的情況。
#@1@#聯準會(Fed)在8月8日開會後決議,暫時停止升息,這也中斷了自2004年6月底以來,連續17次的升息動作。對於這樣的訊息,市場解讀不一,有些人認為是因為美國經濟已有趨緩跡象,因此,聯準會的升息動作將就此打住,不再繼續升息;不過,另一派則認為,美國通貨膨脹壓力仍在,聯準會可能將會持續升息以抑制通膨的壓力,展望未來,聯準會持續關注的焦點,將是因為原油價格高漲而可能產生的通貨膨脹;至於,升息動作是否就此打住,對於國際股市,尤其是亞太地區股市的影響,應該是投資人普遍關注的焦點所在。如右圖所示,若觀察過去20年當中,除了2004年以來的升息外,另外3次明顯的升息動作,分別發生在1988至1989年間、1994至1995年間、1999至2000年間;回顧在聯準會停止升息後亞太股市的表現情況,1989年聯準會停止升息後的1年當中,前6個月的表現呈現微幅下跌,不過在接下來的6個月當中,亞洲股市則上漲了15%;到了1995年時,聯準會停止升息後的1年當中,亞洲股市總計上漲了29%,上漲幅度相當驚人;至於2000年,由於全球經濟以及股市受到網路泡沫破碎的影響,亞洲股市在停止升息後共計下跌了30%,跌幅相當大;整體來看,由於2000年的情狀可算是例外特殊,預期聯準會停止升息後,亞洲股市仍將會有所表現,這當然也包括台股在內。
#@1@#若從台灣本身經濟基本面來看,根據主計處預估,今年台灣GDP成長率約在4.31%,與去年4.09%的成長率相去不遠,在國內民間消費受卡債問題拖累之際,這樣的經濟成長率仍算水準之上,主要的原因在於出口狀況表現相對亮麗。根據財政部統計顯示,今年7月台灣出口值為195.8億美元,逼近200億美元大關,較去年成長21.2%,出超金額也高達18億美元,這在油價持續高漲的情況下,更是難能可貴;累計今年1-7月,出口金額高達12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1%,出口狀況良好,使得今年1-7月的出超金額達到95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52億美元;除此之外,包括失業率及就業情況,加上低利率水準及資金持續寬鬆,國際經濟持續穩定成長,都是有利於台股未來走勢的因素。
#@1@#本專欄經常提到有關利率水準與股票市場的關係,主要是從企業價值的角度來看,利率水準愈高,代表該公司未來盈餘或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的折現值就愈低;反之,利率水準愈低,其所代表的就是未來的折現值愈高,以台灣目前的利率水準來看,10年公債的殖利率只有2%出頭,這樣的低利率水準,其實是很有利於股票市場未來表現;之所以會有如此低的利率水準,主要原因就是游資太多,投資機會有限,造成這樣的投資環境,與近年來台灣企業紛紛赴大陸投資設廠,因此,在台灣島內的投資案件就隨之減少;在這樣的環境下,過多的資金追逐相對較少的投資機會,是造成投資報酬率一直上不來的結果。在這樣的資金環境下,其實是非常有利於股市未來的走勢,因為就投資人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將資金放在定存或債券的投資上,雖投資風險可因而大幅降低,或甚至完全免除掉;不過,2%出頭的報酬率,若扣除掉通貨膨脹率,事實上,實質報酬率還是呈現負數,而這也是央行總裁彭淮南一直關注的焦點所在,意圖將實質利率由負轉正;不過,以目前資金水準的情況來看,這樣的利率水準短期內仍可能會持續下去,資金環境也將持續有利於股市上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延續2004年5.3%及2005年4.8%的高成長率,達到4.9%,也是連續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都高達4%以上,全球經濟成長情況相當亮麗,以此來看,台灣的成長率還比全球的平均成長率來得低。整體來看,由於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日本及歐元等地區,經濟成長表現都比預期來得好,其中尤以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這3個國家經濟成長的表現最好,拉高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平均水準。
#@1@#此外,一向扮演全球經濟火車頭角色的美國,預期今年經濟成長率仍將維持在3%以上,仍是七大工業國中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不過受到油價持續走高,加上利率持續走揚,已使得過去幾年風光已久的房地產的景氣露出疲態;此外,經常帳數字的持續惡化等因素,仍將是美國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因素;不過,整體而言,美國經濟仍將維持穩定的成長步伐,也將持續其全球經濟主要火車頭的角色。至於位居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歐元地區,景氣則呈現逐漸好轉跡象;日本的經濟前景展望,更是樂觀,主要原因為企業獲利提升、就業情況改善,連帶的使得消費者信心好轉,消費支出因而明顯增加,零售銷售亦呈現大幅成長,內需成長加上出口情況良好,使得日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有機會達到3%的水準,前景展望相當正面。在全球經濟表現仍將持續成長的加持下,預期台灣出口成績將持續有好的表現;尤其是接下來台灣出口大宗電子產品的旺季即將來臨,更將為出口成長打入一劑強心針。
#@1@#根據主要電子大廠大老闆的前景展望,今年電子業的旺季表現,可能較往年略遜一籌,這也使得各大券商的分析師紛紛調降高科技類股的評等,有些甚至表示不看好科技股後市的表現;這樣的評論一出,投資人紛紛拋售手中的電子股,使得電子類股成為近3個月來表現相對落後的族群之一。不過,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大部分分析師都是在股價上漲後調高評等,下跌後調降評等,這次也不例外;近來,有很多券商紛紛調降台股及電子類股的評等,事實上大多時候這些都是明顯的落後指標,這些分析師調升或調降的動作,反而是市場的反指標。最近,美國的重量級科技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 Systems),發布今年營收預估的數字,遠高於分析師的預估,顯示資訊產品的需求力道,可能比市場預估要來得好,尤其以思科的規模及市占率來看,其對未來景氣的看法,將有相當程度的可信度及代表性,這樣的營運預估,應該不是個別案例,極有可能代表的是整個科技產業全面性的表現,這對於科技股接下來的表現,無異是打了一劑強心針,接下來的電子旺季,極有可能要較原來市場預期的旺季情況來得好,看來再過一陣子以後,有些隨波逐流的分析師,可能要再忙著調升科技類股及個股的評等了。
#@1@#每當軟體大廠有新的作業系統即將問世的時候,所有個人電腦產業相關的的廠商都會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微軟這家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已幾近獨占的軟體大廠,能為所有PC系統廠商帶來新的商機;尤其是在目前日益成熟的個人電腦產業,而這個名為Vista的新作業系統,企業版將在今年11月上市,一般消費者的版本,則會在明年1月分上市;由於新的作業系統對於硬體設備的要求可能不同於以往,因此,這個新系統的出現,極可能成為鼓勵及刺激企業及一般消費用戶換機購買新電腦的意願,這對於相關的PC系統及零組件廠商而言,都算是相當正面的訊息;只不過,這次所產生的升級換機的效果,在個人電腦普及率已高的情況下,可能不會像1995年Windows視窗系統產生那麼震撼的效果,除了個人電腦系統及零組件廠商將可能因而受惠外,面板廠商可能是另一個受惠的族群,主要是因為Vista這個新的作業系統,可能需要搭配高頻寬的數位保護相容(high 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的監視器,如果是這樣,將可能刺激消費者購買新的監視器,面板的需求可能將因而大幅增加。
#@1@#以目前台股的走勢及成交動能來看,短期間要再挑戰今年5月初創下的7476高點可能有相當大的難度;不過,在台股指數修正達到10%以上,個股修正甚至達到20%以後,台股的投資價值因而再度浮現。綜觀台股未來的走勢,不論是從長期基本面像是本益比、企業獲利成長、相對價值等因素來看,或是台灣整體的經濟成長率、失業率、進出口貿易等總體因素加以考量,抑或是國內資金及利率水準、全球經濟成長狀況、第4季電子業傳統旺季等眾多因素加以評估後,大多數的資訊或數據,對於台股的後市表現大多指向正面;因此,預期台股在國內外經濟基本面支撐下,加上股價相對處於較便宜的價位,經過一番修正及整理後,仍有高點可期,投資人可擇優逢低買進,等待接下來旺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