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美國經濟一直扮演著全球經濟主要火車頭的地位,而消費支出更是美國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2000年以來,受到網路泡沫破滅的影響,美國經濟一度陷入衰退的危機當中;之後,幸好有美國房地產景氣的帶動,使得關係到美國經濟前景的消費支出得以再度恢復生氣,美國經濟也因而得以維持一定的榮景;不過,近年來,美國房地產前景不看好的聲音愈來愈多,也為美國的經濟前景投下不小的變數,本期的「社長開講」就針對未來美國的房地產景氣加以分析,以探討其對未來美國經濟,甚至於台灣經濟的影響,以做為投資人未來投資的參考。
#@1@#首先,以銷售業績來看,7月份美國房屋銷售量為633萬間,相較於6月份660萬間的月成長率為負4.1%,而且,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美國各地區都發生相同的情況;除此之外,顯示美國房地產景氣疲軟的情況還包括房屋的供給量大增,根據美國房地產協會的統計顯示,代表美國房屋供給情況的房屋供給月數已高達7.3個月,這是7年來的新高水準;而且,獨棟的房屋市場供給,也創下1993年5月以來的新高水準,顯示在房地產景氣大好之際,建商都加快腳步增加建案,以趁景氣好的時候大賺一筆;不僅如此,房屋銷售的年成長率已下跌11%,而密西根大學的房屋購買意願調查也掉到16年來的最低水準;更慘的是,獨棟房子的建造許可呈現負23%的年成長率,這種情況只有在1991年景氣呈現衰退的時候才看得到。像這樣的房地產景氣疲態,反映在全國房屋建造信心指數上,更是跌到15年來的谷底;整體來看,目前,美國的房地產景氣的確處於技術性的衰退狀態。
#@1@#回顧美國過去近20年來獨棟新屋價格的趨勢來看,從1990年到1992年平均每間12萬美金的價格起漲開始,到今年初每戶26萬美元的高價位來看,漲幅高達1倍有餘,這也使得美國人的平均每人財富大幅增加;不過,這樣的房價水準,也使得許多潛在的購屋需求者望穿秋水而不可得;根據密西根大學最近的調查顯示:每5個美國潛在購屋者當中,只有1位認為美國房價已跌到合理而可負擔的價位;從過去1990年初的歷史經驗來看,只有當每2個人中有1個人認為房價已達合理水準的時候,才可能是房價到跌到谷底的時候,如果以這樣的經驗法則來看,美國的房價仍有相當大的下跌空間,這可從4月以來,新屋價格已下跌10%可看出,回顧過去3年以來每年7月的情況,即可看出美國房地產景氣的變化。在2004年7月時,平均二手屋價格的年成長率為10.1%,銷售金額年成長8.9%,房地產景氣呈現價漲量增的多頭走勢,到了2005年7月,平均二手屋的價格年成長率為9.6%,銷售金額年成長4.4%,顯示美國房地產景氣持續呈現價漲量增的情況。不過,到了今年7月的時候,平均二手屋的價格年成長率僅剩下0.4%,銷售金額則呈現11.2%的負成長,房屋庫存量成長40%,顯示美國房地產的景氣已明顯出現疲態。
#@1@#前面提到美國房地產價格有所鬆動的情況,探討其最終原因還是與經濟學第101條原理,供給與需求原理有關。在經濟學的原理中,最有名的蛛網理論,就可用來解釋因為生產及銷售間的時間落差而造成的價格變動,不論是大家所熟知的半導體、TFT-LCD景氣循環的原因,或是養豬業者及其他農產品的價格波動,都可從這個理論中找到答案;套用在美國房地產的例子上(見下圖),自從美國房屋庫存量從1996年開始下降以來,其間房地產的價格也因而緩步向上推升;到了1999年以後,由於庫存已消化到一定水準,房屋供給量減少,之後美國的房價也開始加速走高,維持了約7年的榮景。在這段期間,由於房價高漲,房屋建商眼看機不可失,當然就大興土木,以期從這波景氣榮景中獲利;這與半導體業者在景氣一片大好時,積極擴廠增加產能的思維如出一轍。不過,由於擴廠或建造房子都需要前置作業時間,也因為如此,等這些房子都蓋好準備出售時,景氣榮景可能不像之前那般熱絡,而庫存量也日益增加,庫存情況逐漸惡化,(見上圖)如2005年中期後房屋庫存量快速增加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與半導體業者的做法相同,這些建商看情況不妙,最後只好降價求售,因而,造成自今年4月以來,美國平均房屋售價已較高點下跌10%,房地產價格也因而有所鬆動。
#@1@#歷史可能不會重複發生,不過大多數投資人應該都同意歷史可做為預測未來時的參考。在過去50年當中,美國房地產共出現6次較大的景氣循環,分別發生在1963~65年、1969~70年、1972~75年、1978~81年、1984年、1986~1991年,從這6次的景氣循環中,每次的美國房地產景氣修正幅度似乎都相當的大。以過去的經驗來看,每次從景氣高峰到谷底的平均修正幅度都高達50%,而且,平均修正期間都長達2年;若以房屋開工率來看,通常景氣谷底的房屋開工率只有景氣高峰時的一半左右;這些房地產景氣修正,大多出現在房地產價格飆過頭的情況下,而最近幾年美國房地產似乎就有這種情況;根據美林證券的預測顯示,這波美國房地產的修正,將使得房屋開工率從今年初210萬戶的高峰逐漸下降,到明年將跌到140萬戶的低點,均衡的水準大約會落在160萬戶到170萬左右。不過,以過去3年新屋開工率每年平均都達到200萬戶來看,房屋供給過剩的情況,將很有可能使得未來的新屋開工率跌幅超過美林證券的預估。整體來看,若考慮房屋價格下跌,加上房屋庫存量成長趨緩的影響,美林證券預估因為房地產景氣滑落的影響,美國整體的財富金額在明年將會減少超過1兆美元,約相當於近33兆台幣,這個金額有多大,比一比就可見分曉,這個金額相當是台幣上市公司整體市值的2倍,約當是台灣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倍,約是美國去年GDP的1/10,可見其金額相當之大。
#@1@#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國際經濟研究的副首席Thomas Helbling在2003年10月間,發表了一篇有關全球房地產從1970年到2002年的歷史實證研究顯示:在他所研究的14年工業國家,75次的房市景氣循環中,房市多頭通常會持續4年之久,平均漲幅32%;房市空頭,同樣也會持續4年,平均跌幅27%;根據美國全國房仲協會的統計,過去這4年當中,美國的房地產價格平均上漲了38%,這與IMF這位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似乎是不謀而合。因此, 觀看過去歷史經驗,美國房地產的景氣似乎已到頂了。此外,美國前任的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史班,去年在位時對美國房市的看法也相當準確;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公開演說中表示,房市交投熱絡的情況將從當時歷史新高水準下滑,房價可能下跌,使得消費者減少房屋貸款,手上可支配所得也將減少,由於消費者支出占全美的經濟活動情況的70%,根據美商高盛證券的統計顯示,從2001年以來,美國消費者從貸款中增加的房屋資產高達1.62兆美元,約是一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而其中有一半,也就是約8000億美元,都是花費在消費支出上,因此,一旦美國房市景氣榮景不再,將使消費支出因而減少,對於美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可想而知。
#@1@#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及美國全國建商協會的統計顯示,過去近20年來,若分析實質個人消費支出及房屋市場綜合指數的走勢,可發現二者之間實際上是存在相當高的連動性,例如在1986年到1991年間,美國房地產歷經史上最大的不景氣,新屋開工率從高峰期間200萬戶,大幅下跌到只剩下80萬戶,跌幅高達60%;房屋市場綜合指數也滑落近7成,其慘狀可想而知。反過來看消費支出的情況,同樣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它的年成長從原本超過6%,大幅降低到近負2%的年成長率,這對於以消費支出為主要經濟成長動力來源的美國經濟來說,無異是相當嚴重的打擊。因此,其對美國GDP成長率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不言可喻,根據美林證券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假設明年房地產價格下跌5%,將會使得美國GDP成長率減少約0.3%,而個人消費支出將減少0.4%,若房地產價格的跌幅擴大到10%,對GDP成長率的影響將是負0.4%,而對個人消費支出成長率的影響則是0.7%,以美國如此大的經濟體規模來看,影響可謂不小。
#@1@#除了美國民眾該關心美國房地產景氣的未來發展之外,遠在太平洋對岸的亞洲國家,事實上也應該要多加關心。最主要是因為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目前仍是多數亞洲國家最重要的出口之一。因而,美國經濟景氣的良窳,事實上是維繫著這些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對象的國家,台灣就是其中之一。如前面所述,美國房市疲軟,最直接的衝擊就是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可能會減少;因而,對於產品的需求也將因而下降;想當然耳,對於亞洲國家的進口需求亦將因而減少,這些亞洲國家的出口成長率也必將因而降低許多。美國自亞洲國家進口減少,原本日益嚴重的經常帳赤字將因而得到控制,對美國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不過,對於依賴出口到美國來帶動本身經濟成長的亞洲國家來說,這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以美國今年第1季高達1951億美元的經常帳赤字來看,已相當於6.4%的GDP了;亞洲國家像是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又是美國貿易赤字的主要對手國,美國若因消費支出減少而降低進口數量,亞洲國家當然是首當其衝,台灣自然也無法倖免,對於目前以出口為唯一帶動經濟成長動力的台灣來說,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1@#自從Fed從2004年6月開始升息以來,美國的聯邦資金利率連升了17次,達到5.25%,這也使得房屋貸款的利率節節高升,連帶也使得房貸利息支出愈來愈高,進而影響到一般民眾的購屋意願。因為如此,加上蛛網理論的效應,近3年來美國房地產的供給大幅增加,美國的房地產景氣及房市價格因而大受影響。如上所述,由於房市降溫連帶將會影響到個人消費支出減少,進而使得美國的整體經濟成長速度趨緩;基於此,Fed再度升息的機率已經是愈來愈小,這可從最近一次在8月8日聯準會的FOMC會議紀錄看得出來;在該紀錄中,聯準會委員對於經濟趨緩,將使得通貨膨脹壓力降低,似乎已經達到共識,因此,未來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可能維持目前的平衡政策;最近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也支持這樣的做法。因此,在房市降溫而造成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下,Fed的升息動作極有可能將就此打住,不再調高聯邦資金利率。
#@1@#在看完前面對美國房市及整體經濟,甚至個人消費支出的影響後,投資人可能不禁要問,美國經濟是不是要步入衰退,事實的情況可能並不是那麼嚴重;因為,美國是一個經濟規模相當龐大,產業分布相當分散,經濟活動力十分強勁的國家;因此,並不會因為房地產向下修正,就使得整體美國經濟步向衰退;正如前面所提有關美林證券預估房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即使房地產價格向下修正10%,對於美國GDP成長率的影響也只有0.4%,還不至於使得美國的經濟走向衰退。此外,若以固定投資的情況來看,受到美國整體企業的基本面及獲利情況仍十分健康,預期今年固定投資仍可望成長7.2%,明年再成長5.5%;美國的出口,今年仍將呈現9%的成長,明年可望再成長7%。由此來看,雖然房市可能表現不佳,不過企業資本支出及出口成長,仍將使美國整體經濟呈現穩健成長。對於台灣可能產生在可承受範圍內的衝擊,投資人無需過度擔心;台股近期承受「倒扁」政治利空後,反而有更多公司股價大漲,除了驗證「政治利空是買點」的投資鐵律外,對於今年台股行情也蘊藏著:7400點還會再來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