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科,提起宜特,幾乎沒有一家半導體廠商不認得。因為,要讓公司的晶片能夠毫無瑕疵的順利量產,就得靠宜特幫忙檢查,就連IC設計業的霸主聯發科也不例外。「宜特就像半導體與電子業的醫院一樣,利用各種檢測儀器,幫忙廠商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宜特副董事長陳勁卓以「醫院」來形容這家公司。翻開宜特過去5年的財報,不但營收規模從1億元一路成長到5.3億元,幾乎是5倍的成長,平均45%以上的獲利率,使得宜特每年都能賺3至4塊錢,不由得讓人嘖嘖稱奇。「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作大家不願投資的生意」,陳進卓說。
#@1@#14年前,台灣IC設計業才剛起步,許多設計公司買不起動輒上千萬元的高級檢測設備,只好向工研院或者清華、交大的實驗室借。當時,宜特董事長余維斌、副總林正德與陳勁卓三人,在工研院負責這項業務;看著這麼多半導體業者,每天抱著現金來租用院裡的檢測設備,排隊加班都還無法應付,三人決定拿出1000萬元成立宜特。只是,三人怎會料到,在工研院的設備人人搶著用,自己開公司之後,卻問題多多。首當其衝的就是來自工研院的競爭。畢竟,工研院是公家單位,本身具有公信力;再加上,原本被工研院寡占的檢測服務市場,卻多了一個民間企業來爭食大餅,最簡單的因應策略就是削價競爭。宜特想要搶工研院的單子談何容易。為了突圍,當時擔任總經理的余維斌一肩扛起業務重任。從台北到新竹,一家又一家的拜訪IC設計公司,介紹宜特提供的IC檢測服務。宜特剛開始的2、3年,余維斌在竹科找不到客戶,就把目標放到台北的IC設計公司。經人介紹,余維斌找到了當時還窩在新店工業區內一間小辦公室裡的威盛電子。那時,正在開發第一代個人電腦晶片組的威盛研發副總林子牧,第一次碰到余維斌,語帶懷疑:「你們的技術真的可以幫我們檢測出毛病嗎?」「只要你願意交給宜特,我一定會讓你們滿意」,余維斌幾乎是拍胸脯保証。
#@1@#為了爭取第一家客戶──威盛,余維斌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過程中,余維斌找到威盛十幾個電路問題,並且,建議林子牧找台積電從製程上幫忙解決。在IC設計公司裡的工程師,幾乎是24小時不打烊,於是,余維斌也準備隨時接招。余維斌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常常凌晨接獲客戶的來電,余維斌也會在第一時間趕回公司,親自操作儀器,替客戶找出問題。「就算是每年的除夕夜,余維斌吃完年夜飯之後,就回到辦公室,繼續加班,為客戶解決問題,」陳勁卓說。威盛設計的晶片組,就在宜特的協助下,一代比一代進步,讓林子牧也不得不佩服宜特除錯(Debug)的功力。到目前為止,威盛推出的每一個新產品,幾乎都是由宜特進行檢測除錯。余維斌服務的精神,在IC設計圈裡擴散開來。於是,由第一家客戶──威盛後,矽統、凌陽,一直到後來的股王聯發科,都為宜特貢獻可觀的營收。
#@1@#一開始,對宜特而言,客戶難找,人才更難尋。十年前,像樣一些的工程師,工作的第一選擇都是晶圓雙雄或者是IC設計公司,誰會想宜特?「我記得剛成立的前6年,沒有一個國立大學的畢業生願意來宜特上班,」陳勁卓說。最後,余維斌只得找高工畢業生,一個一個的教他們如何操作這一台7、8百萬元的高級檢測儀器。這一些高工畢業的學生,什麼叫半導體都不知道,遑論操作檢測設備。於是,每天晚上余維斌都會在公司開課,從最基本的半導體理論開始教起。這些低學歷的員工,卻成了公司穩定的力量。搞定了業務、人才,宜特的營運終於上了軌道。在IC設計領域立穩了腳步,余維斌準備攻上另一個山頭,開始進入下游的系統以及零組產業。隨著電子產品朝向輕薄短小的方向發展,電路的設計愈見精密,產品設計也就更容易發生故障;過去,主機板上,用到的晶片、電容、電阻都跟拇指一樣大;但現在,有許多零件小到必須用放大鏡才看得見,更別說是印刷電路板上的電路,它也跟半導體晶片一樣,過去肉眼可見的線路,現在進入了精細的微米製程。正因如此,過去許多國際大廠,包括IBM、戴爾等,會在美國自行成立實驗室,抽驗檢測所有代工廠生產的產品。只是,隨著產業分工,製造移往亞太地區,讓這些大廠不得不在亞太地區尋找檢測產品的合作夥伴。
#@1@#余維斌看在眼裡,決定爭取這些國際大廠的檢測實驗室認證。第一家就鎖定了戴爾;雖然,電腦系統成品的複雜度與精密度,遠不及半導體;但是,同樣是切割電路,偵測瑕疵的過程,同樣困難。尤其,電腦產品必須要通過防震、防寒、防高溫等環境測試,宜特必須花更多時間學習。為了取得戴爾認證,余維斌投注兩年的心血。不但買了國際級實驗室的檢測設備,還不斷派人到戴爾的實驗室學習經驗,從第一次評鑑被數落到一無是處,到第3次以滿分通過評鑑,宜特終於在去年取得了戴爾在台認證實驗室的資格,「現在就連戴爾在中國大陸的採購人員,都要到宜特來接受品質檢測的訓練」,陳勁卓顯得得意。正因為,拿到了戴爾的實驗室認證,現在包括了華碩、廣達在內的電子十哥,想要讓代工設計的產品順利打入戴爾的供應鏈中,都得找宜特來幫忙認證。
#@1@#對宜特而言,蹲好馬步,練成了基本功,商機就源源而來。今年上半年,宜特更因7月1日歐盟正式推動RoHS指令(歐盟電子電機設備中危害物質禁用指令: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 in EEE ),再大發利市。未來,要輸入歐洲市場的所有電子產品,都必須滿足不含鎘、六價鉻、鉛、汞、PBB (多溴聯苯) 和PBDE (多溴二苯醚)等6種有害物質的規定;宜特因此接獲更多電子廠商委託故障分析的案件。「因為,電子產品一旦無鉛,很多電路就會出現瑕疵和故障問題,這就代表著商機」陳勁卓說。陳勁卓進一步數算市場的潛在商機:根據目前市場上的檢測公司開出RoHS的6項檢驗優惠價格約5000多元,保守估計,一項電子零組件賣給50個客戶,檢驗費用就要30萬元;台灣每年至少會有10萬種以上輸往歐洲的零組件與成品必須符合規定,一年少說也有300億元的商機。在RoHS的激勵下,今年前7個月,宜特就賺了3.23元,幾乎達到去年全年的盈餘水準;法人預估:今年的獲利將上看6.5元。只是,電子檢測真的那麼好賺?人人都可輕鬆切入這塊市場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宜特所提供的服務,已經從半導體一路延伸到零組件與系統,從材料到電路技術一應俱全。就算有人願意花大錢買設備,12(?)年來,宜特所培養的200多位工程師,及所累積的系統檢測技術、客戶關係,都不是短期內可被輕易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