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球迷隨著王建民活躍於紐約洋基隊,對全球最大型資本主義體系之一的美國大聯盟,有了更深的認識與了解。很多球迷對明星球員的紀錄、所獲獎項如數家珍,對各球隊對戰勝負、排名波動瞭若指掌,對配球策略、球種特性、打擊技巧侃侃而談,但真正能看到美國職棒另外一種精神者,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1@#就以台灣球迷最熟悉的洋基隊為例,部分球迷可能注意到球賽轉播時,偶爾會閃過一個「Safe at Home」基金會的廣告,這個基金會乃是由洋基隊總教練托瑞(Joe Torre)所成立,旨在安置、收容、輔導受虐兒童,因為托瑞童年便是個受虐兒,長大後靠著棒球名利雙收,但仍不忘幫助與自己有類似遭遇的幼童。最近2年,洋基隊獲提名角逐「克萊門提獎」的兩名球員,其一是隊長、游擊手基特(Deter Jeter),其二是主力捕手波沙達(Jorge Posada),兩個人都捐助成立從事公益活動的基金會;基特的「Turn 2基金會」旨在幫助迷失青少年遠離毒品,與克萊門提(Roberto Clemente)同樣來自波多黎各的波沙達,因為自己的兒子罹患一種罕見疾病,其基金會主要工作便是協助罕病者家庭,他更成為美國罕病家庭的代言者之一。其實,並不只是有「邪惡帝國」之稱的洋基隊教練與球員會熱心公益,其他大聯盟球隊也無不強調「社會回饋」,因為這正是大聯盟的傳統之一,克萊門提更為該傳統添增了神聖性,也使得「克萊門提獎」成為美國職棒大聯盟每年頒發各式各樣的獎項,最為特別的一項。被稱為最偉大拉丁美洲棒球員的克萊門提,出身於島國波多黎各,是60年代匹茲堡海盜隊的看板球員之一,他也是史上迄今唯二以特案方式被迎入名人堂的選手。
#@1@#克萊門提被提名的原因不只因他曾擊出過3000支安打,還在於他生平急公好義,更於1972年的最後一天,因搭乘飛機運送救援物資前往甫逢震災的尼加拉瓜,遭遇空難而英年早逝。克萊門提過世之後,大聯盟隨即破例讓他進入名人堂,不受球員退休5年後才得獲提名規定的限制,將原有的「The Commissioner's Award」更名為「克萊門提獎」。克萊門提不但是所有拉丁美洲球員心中共同的英雄,更是拉丁裔美國人的精神象徵,近年來許多拉丁裔美國人便極力呼籲大聯盟官方將他的球衣退休。
#@1@#近2年除了洋基隊基特、波沙達的被提名外,獲頒過該獎項的,則有2005年的亞特蘭大勇士隊投手史莫茲(John Smoltz)、目前效力於芝加哥白襪隊的強打者托米(Jim Thome)、現為紅襪隊的強投席林(Curt Schilling)等。當然,不少球迷會認為只有上述這些大牌球星才會熱中公共事務,其實不然,王建民的「同梯」隊友、同是大聯盟二年級生的坎諾(Robinson Cano),便曾因為關懷癌症病患而獲得表揚。台灣球迷對於王建民的勝負、防禦率高低總是緊張過度。勝了一場便讚揚他是洋基隊的救星,輸了一場便斷定他應該多練一種「殺手級」球路,只有一招半式恐怕好景不常,與勝負無關則怪罪洋基隊友「不幫忙」。但迄今卻沒人「提醒」王建民,應該開始進行「道德投資」,才是長久經營自己,匹配「台灣之光」名號的正道。美國職棒講究實質回饋,而不強求球員、教練得像聖人一般白玉無瑕,因此「草莓先生」史卓貝瑞(Darryl Strawberry)即便曾經吸毒坐牢,但戒毒後仍廣為球界、球迷接納。但日本職棒則極度要求球員的個人品德,以台灣球迷最熟悉的西武隊為例,1987年,紅極一時的投手東尾修因賭麻將而遭到重懲,而近10年代表性投手松阪大輔,則在2000年曾因無照駕駛、違規停車,而遭撤銷整年度的廣告。雖然,美國職棒不要求職棒明星做聖人,但也有著一種期待,亦即用回饋社會以洗刷、沖淡銅臭味。於是,在球隊成員走紅之後,有些有意識者便會進行「道德投資」。而「道德投資」不只適用於職業球員,也適用於企業家、演藝偶像與政治人物,也適用於企業、國家。那麼,一個企業應該從何時投入「道德投資」呢?從轉虧為盈的第一天已嫌太晚,而應該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但台灣許多賺大錢的上市櫃公司卻吝於此道。
#@1@#台灣有哪一家公司從成立的第一天,即同時進行「道德投資」呢?最知名的當屬《蘋果日報》。雖不少民眾批評《蘋果日報》販賣羶色腥新聞,敗壞社會「善良風俗」,然而它在創辦時便成立「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開設「暖流版」,報導並實際賑濟弱勢族群。而這些受助者,自然也就成為該媒體集團的忠實支持者。 相較之下,《中國時報》、《自由時報》有時也會報導「一碗麵家庭」等「正面新聞」,事業體系也都設有基金會,但其與大多數企業的基金會沒有兩樣,所舉辦活動不是曇花一現,就是只關乎老闆興趣、非弱勢者所需。雖然活動辦得風風光光,但卻不如先捐錢救急的《蘋果日報》來得「實際」,至於想要的形象提升、讀者增加等效果也就不易達成了。企業進行「道德投資」為的是藉此建立良好商譽,並藉此增長實質利潤。然而,「道德投資」有兩大禁忌,一是危及本業,反倒損及員工、股東權益,矽統便是一例;二是財務不透明,甚至變成斂財、洗錢的白手套。
#@1@#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每年花在「道德投資」的款項以數十億美元計(去年統計達60億美元);最近更宣示要放下微軟經營實權、專心投入慈善工作;同為世界富人排行榜第二的股神巴菲特更慷慨解囊,將財產的85%捐給比爾蓋茲基金會,市值310億美元(約新台幣9,920億元)的善款捐做公益用途,堪稱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公益捐款,也因此贏得了世人的掌聲。至於,台灣的許多資本家,許多並非經過奮鬥打拚、經營有道致富,而是靠祖上餘蔭家業的二世、三世富豪,因此人們羨慕他們的財富,卻不會尊敬他們;若要贏得人們的尊敬,「道德投資」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