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為,通常是消極性的。因為,它源自於人類的惰性;不作為的背後,代表的人生態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過且過。反之,有所作為,則必須積極戮力以赴。只是,曾幾何時,不作為也有它的積極性;而積極作為,若是欠缺必要條件,不如不作為。這段顛倒一般人思維的敘述,該如何解讀?積極的不作為,其實,背後是大有作為。因為,當不作為時,心裡想的是:該如何出手,才能精準地擊中目標?何時應靜觀形勢,藉此蓄積下一次揮拳的動能?這些時候的不作為,就具有積極性。
#@1@#反觀,積極作為若少了深思熟慮,甚至,到了不擇手段,就可能一路打死結;同時,讓自己被死結綑綁,動彈不得。最近,一連串金控弊端,每一宗都是積極作為後的結果。曾經,它們風光一時,甚至引發外界「金控治國」的疑慮;此刻,卻落得昨是今非:中信金少主辜仲諒、台新金吳東亮...,一個個掉進情境複雜的爭議之中;富邦金、開發金...,也都身陷泥淖。這時,唯獨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仍安然無恙。
#@1@#蔡宏圖得以擺脫紛爭,是非不沾身,歸因於他相對沉穩的舉動。然而,他真是不作為嗎?看似不作為的蔡宏圖,如同鴨子划水。在水面上,鴨子若無其事,甚至還會打起盹來;但是,水底下,牠們可是一刻也沒閒著;鴨子的蹼掌,會死命地拍打,讓浮在水面上的身子急速向前。於是,當鴨子成群行過,水波無痕;再回頭望去,牠們早已走了老遠。在本刊撰述委員胡秀珠的筆下,蔡宏圖的低調、靜默,與國泰金控顯露在外的光環,形成反差。二次金改,硬是逼出了一場場金融併購大戲。現在,劇情急轉直下,金管會新科主委施俊吉中途登場、成了要角。封面主題中「五問施俊吉」一文,讓讀者見識他同時操作政治與專業語言的本事。投資,也不免涉及一場權力遊戲。愈接近核心,就愈能掌握重要訊息;在股市中,董監事正是權力核心,由他們的舉動,可以預判公司前景、股票漲跌。本期「解讀智庫」將為投資人完整解析第三季董監持股的動向,一探權力核心內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