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在11月20日正式回絕了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所提出的併購提議,前後只花了7個小時考慮,因為Nasdaq所提出的51億美元收購價格,被英國人認為明顯低估了倫敦證交的市值。不過截至目前為止,Nasdaq已經收購了700萬股倫敦證交所股票,持有大約28.75%的股份。儘管這項橫跨大西洋的收購案暫時受挫,但並沒有阻止國際金融市場之間風起雲湧的合併熱潮。
#@1@#東京證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的發言人在10月低証實,該公司正在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經營商NYSE集團公司(NYSE Group Inc.)就聯盟或潛在業務合併事宜進行洽商。NYSE目前正加快完成收購歐洲證券交易所(Euronext NV)的腳步。NYSE執行長約翰‧泰恩(John Thain)稍早前曾經表示,除了歐洲以外,該公司也希望能與一家亞洲的證券交易所達成聯盟。現在NYSE和東京證交所合作的計畫,最快將於明年初落實。這項消息顯示:目前美國和歐洲之間證交所合併的熱潮正向亞洲延燒。儘管東京證券交易所目前不可能被NYSE直接收購,但是兩家公司可以在共享技術以及上市公司方面進行合作。雖然有日本報紙報導指出,NYSE和東京證交所已經就互相持有少數股權的可能性進行過商談,但據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表示,雙方尚未就這個議題提出正式建議。
#@1@#一旦東京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結盟成功,意味著全球最大的兩個股票市場將因此聯合起來。在這兩個證交所上市的公司總市值超過20兆(Trillion)美元。尤其東京證交所在日本股票市場更是享有幾乎獨占的地位,大約94%的日本股票都是在此交易,而幾乎日本所有的知名企業也都在這裡掛牌。東京證交所和紐約證交所的合作商談,只是全球交易所合併風潮下的一篇插曲。就在10月間,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Holdings Inc., CM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的控股公司CBOT Holdings Inc.化敵為友,宣布將兩個巨大的商品交易市場進行合併,這筆價值80億美元的合併交易產生了一個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將主導全球期貨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其實在不久之前,這些交易所還因為同行相忌以及文化隔閡,而排斥相互合作,更不用說是合併。但是現在許多交易所已經從原來的非營利性富商聯誼會,轉變成為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上市公司,自股東的壓力與日俱增。股東們不斷地要求交易所開發新技術並且削減成本,以擴展業務並賺取豐厚利潤。NYSE執行長泰恩表示,紐約證交所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廣泛的全球交易所聯盟,除了目前積極進行中的歐洲證券交易所合併計畫外,他還希望將一家亞洲證交所拉進這個聯盟。歐洲證券交易所表示,法國金融市場的監督管理機構已經同意對該公司與NYSE的合併案進行獨立評估。最近,東京證交所一直因為系統問題而飽受批評。今年1月,東京證交所有好幾天因為交易量大增而造成電腦當機,被迫提早收盤,而造成許多投資人和證券公司的不滿。而在此之前的去年12月,東京證交所由於系統設計的缺陷,使得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 Co.)的一筆錯誤交易無法被取消,而造成巨額損失。這家證券公司已經向東經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東京證交所賠償415億日圓(約合138億元台幣)。
#@1@#一連串的電腦交易系統技術問題,使得東京證交所公開上市的計畫一再延後。東京證交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只有在完成交易系統升級,並進行公開募股之後,才會在與NYSE或其他海外交易所談判進一步結盟的事宜。對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交易所而言,亞洲逐漸興起而且活力旺盛的股票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仍然是個有待挖掘的寶藏。但是若要與亞洲交易所直接合併,則有許多挑戰必須加以克服。就和東京證交所一樣,亞洲地區大部分的交易所都不是上市公司,這使得收購作業變得更加複雜。而且當地政府的相關法律和規範,往往極為繁瑣嚴格。即使是已經上市的香港證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任何法人或企業都必須先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的特別批准,才能將持股增加到5%以上。這也就是目前NYSE只考慮和東京證交所建立策略聯盟關係,而不考慮合併的原因。策略聯盟可以幫助亞洲的交易所獲得西方專業技術支援,有助於處理日益增加的交易量,並且擴大衍生性金融產品的種類和範圍。而西方交易所則可藉此機會跨足發展蓬勃的亞洲市場。除了NYSE和東京證交所之外,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也在10月底和台灣期貨交易所(Taiwan Futures Exchange)共同宣布雙方將合作為台灣市場創造風險對沖衍生性產品。另外,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Ltd.)最近也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合資成立了一家企業,將以亞洲大宗商品為標的,推出新的期貨及期權合約產品。在澳洲,澳大利亞證交所(Australian Stock Exchange)甚至已經和雪梨期貨交易所(Sydney Futures Exchange)展開業務合併。
#@1@#另一方面,香港證交所在目前跨國、甚至於洲際的交易所合併風潮中,似乎不為所動。由於眾多中國企業股票選擇在香港股市作首次公開發行(IPO),使得香港證交所的業務蒸蒸日上。尤其是最近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的191億美元公開募股,更是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IPO案。「對於時下同業間的合併熱潮,我一直懷著極大的興趣密切注意著,」香港證交所營運副總裁葛卓豪(Gerald Greiner)表示:「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項合作案可以說服我建立聯盟會使雙方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