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九日,Google宣布以16億5千萬美元收購線上影片網站Youtube,轉眼間又創造了數個億萬富翁,令人好不稱羨。只是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想要直接找尋下一個Youtube並不容易,最好的方法還是間接透過海外小型股基金來碰碰運氣。根據理柏資訊統計,過去5年不論是全球、歐洲、美國或是日本,小型股基金的表現都超越大型股基金。其中又以歐洲小型股基金平均年報酬率逾20%最為突出。
#@1@#相較於高風險、高報酬的新興市場基金,歐洲小型股基金的風險較低,但是卻能創造出幾乎等同新興市場的報酬。隨著歐盟不斷擴張,以及歐洲和全球新興市場的高速成長,原本服務本國的企業,也慢慢將觸角伸到整個歐盟區,再到全球市場,歐洲的中小型企業獲利因此極具爆發力。根據統計機構Consensus Economics的資料顯示,歐洲在2006年的GDP成長整體而言,都高出於年初的預測。不過就像投資人難以將亞洲以一概全一樣,歐洲各國的發展也非齊頭並進。例如非歐元區當中,北歐的瑞士和挪威表現就相當亮眼,歐元區外圍的西班牙和愛爾蘭表現也相當不錯,反而是核心歐元區的義大利表現較差強人意。歐洲整體而言,2007年的GDP成長率估計為1.8%,雖然數字不高,但也應該可以看到穩健的成長。
#@1@#美國的經常帳和預算雙赤字年年成長,已經達到令人注意的水準。而歐洲經常帳餘額佔GDP百分比的數字,在出口成長的挹注之下,至少還維持在正值。另外就存款率的指標來說,歐洲過去四五年一直維持在10到12%的水準,相對而言,美國的存款率由於民眾習慣過度消費,而呈現年年下降的趨勢,相較之下,也顯得美國的投資風險較高。而過去備受勞資爭議、罷工影響的歐洲企業,在中、東歐國家陸續加入歐盟後,由於企業轉往該地尋求人力支援,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這使得歐洲整體企業毛利率在3年內上升了3倍。除此之外,歐洲本身的投資環境也有實質的改善。例如根據美林證券的報告顯示,歐洲各國近幾年來紛紛降低境內的公司稅率,以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進駐。例如即將加入歐盟的愛爾蘭,就將公司稅率從35%大幅降低到13%,亟欲在經濟上有所斬獲的愛沙尼亞更將公司稅率降到0%。此外企業獲利循環性近年來也逐年上升。獲利成長逐步墊高,但是本益比卻比美國小型股來得低。根據瑞士銀行的預估,今年歐洲小型與中型企業獲利成長率分別為25.8%與16.5%,本益比為17倍及15倍,而美國小型股的本益比則約為18倍,這是歐洲中小型股的價值所在。
#@1@#另外,歐洲小型股存在許多獨特的「利基」產業。即便是市場上耳熟能詳的類股,也能在歐洲小型企業當中看到不一樣的成長題材。例如在網路類股方面,歐洲的網路博弈公司就有相當不錯的表現。相對於美國參議院通過禁止網路博弈公司營運的不利環境,歐洲的網路博弈類股在歐亞市場的成長下多有斬獲,獲利相當誘人。就連能源類股,歐洲小型企業都能提供不同的選擇,例如在再生能源上,北歐的風力發電渦輪機廠商就有不錯的成長潛力。其不但擁有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佔有率,而且目前全球對風力發電的仰賴程度只有1%,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此外如媒體、健康護理和寬頻等產業,也都具有相當可觀的獲利潛能。對於欽羨新興市場的優渥報酬率,但是又擔心風險過高的投資人來說,歐洲小型股確實是值得考量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