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的最重要的原則,有個字很重要,就是「變」,當我們在面對大環境的變革時,企業如何隨時調整腳步因應變革,成為很重要的議題。《理財周刊》創辦人梁碧霞邀請到三勝製帽董事長戴勝通、倚天資訊董事長黃杉榕,以及中山大學EMBA執行長方至民,一同來探討企業變革的意義。以下為精采節目內容摘要:梁碧霞(以下簡稱「梁」):身為企業的董事長非常不容易,想要把企業做起來,第一個要練的就是「忍」:要忍耐大環境的變遷、要忍耐創業的孤寂等,畢竟,站在事業的最高峰,所要挑戰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想先請教戴董事長,面對那麼多的波折,身為企業的領導者,回首過去做決策的心得是什麼?
#@1@#戴勝通(以下簡稱「戴」):我記得唸高中的時候,家裡附近的鞋廠服務同樣的客戶、做同樣的產品,居然可以做20年!以現在來說,不僅是傳統產業,或是高科技產業,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很多產品的周期才只有3個月。我現在比較重視變革式的經營,包括變革式的行銷和生產。我常說一句話,過去30年來「亞洲把世界邊陲化」,此話怎講?亞洲四小龍只有1億人口從事生產製造,但是亞洲,卻成為全世界的生產中心。20年前我在紐約帝國大廈裡,開了一家公司,當時帝國大廈是世界最高的建築物,但是現在馬來西亞、台北、印度等都蓋有摩天大樓,這是因為亞洲國家有錢,如果亞洲只有暴發戶,是沒有辦法這樣做的。這幾年來的新趨勢是,「中國把亞洲邊陲化」,我個人看未來,「上海也會把中國邊陲化」。5年前的中國是「低價格、低品質、低研發」,但是近5年,台商在中國把傳統製造和電子製造產業都提升不少,現在中國大陸崛起,未來台灣要怎麼走下去?甚至在大陸的台商要如何走下去?我覺得這是從行銷、製造都要思考的變革方向。
#@1@#梁:站在企業領導者的角度來看,市場這麼大,要如何掌握商機?還有,變革式的行銷,是否指的是經營的彈性?我想請教方執行長,我們要如何看待「變革式的管理與行銷」?方至民(以下簡稱「方」):一般認為全球製造與市場重心會放在亞洲,先是中國、後有印度,這兩國都是金磚四國,企業應該更主動去觀察這個環境,在環境還沒有影響他之前,先做適度的調整。梁:在做決策的時候,第一個模式是從市場抓商機,第二個模式是創新。最高境界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例如台積電居然可以把晶圓代工模式做成這麼大的市場。我想請教黃董事長,當初證券市場裡沒有股票機這種產品,您如何挖掘這個商機?黃杉榕(以下簡稱「黃」):我們是從消費者的需求來看的,因為我們做的是資訊與服務為主的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網際網路內容提供)產業,對投資大眾來說,大戶可以得到較多、完整的資訊,但是對於散戶而言,往往難以取得即時的相關資訊。梁:那麼戴董事長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利基點?戴:「價格」競爭的話,永遠是沒有利潤的,「品質」競爭則會因為產品自動化生產,所以可以控制得很好,例如美國廠和中國廠製造一樣品質的產品,但是成本可以差到10倍,「代工」是一個微利的商業模式。所以上述三項已經很難成為企業快速獲利的決勝點了。梁:我要反駁的是,台灣的電子資訊業還是以品質取勝與大量製造這兩個強項立足,包括幫美國自有品牌貼牌製造,當他們壓縮台商的利潤,我們其實是乖乖束手就縛的。戴:我在7、8年前就說過,台灣的電子業不能一直在做代工,會愈來愈沒有獲利的空間,像現在,股價超過100元的電子業就很少。梁:那麼,三勝製帽現在在追求什麼?戴:我在追求永續經營。美國是帽子需求最大的市場,80%是中國製造,可是現在在美國海關的資料,一打帽子5塊半美元,而我提供一打90美元,美國有家高爾夫球帽的公司被我買下來,所以在品牌、通路上增加了不少優勢,才有辦法賣一打90美元。另外我在速度上也有優勢,美國有6,000家高爾夫球店,假設15天後每家要2打產品,但是大家都沒辦法供應,而我卻可以做得到,所以我的賣價可以是別人的20倍。梁:方執行長您怎麼看?方:無論企業如何變革,就是要合乎顧客的價值,所以才能夠在15天內供應,台灣有很多代工業,就是致力在能夠把交貨期縮短,所以對顧客而言,是很重要的。梁:像鴻海就是把研發和設計的廠房直接設在客戶附近,增加溝通與供應的效率。我對於「創造市場」的企業深感佩服,試想:原本客戶沒有這些需求,而反應快的企業就可以滿足客戶這項服務,所以客戶就會更加依賴。請教黃董事長,您將手機跟股票機結合,是如何在市場上茁壯的?黃:20年前,學術界和企業界還在討論是否該放棄網際網路上的中文服務,因為在當時,中文處理的難度很高。但是我們在第一個10年,把中文化做得很徹底,讓客戶使用中文很便利,甚至可以便宜的使用它,所以在當時倚天系統幾乎壟斷國內市場。梁:請教戴董事長,您如何看待三勝在32個月前的失敗?(編按:89年總統陳水扁就職後首次赴中南美洲友邦訪問,戴勝通以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身分陪同出訪;91年,海地總統來台訪問,海地總統提出投資海地開發市場提議,於是三勝投資600萬美元,卻造成後來資金調度發生嚴重問題。再加上後來出走員工帶走客戶和訂單,三勝可說是雪上加霜。)
#@1@#戴:我覺得我沒有失敗,就是一句話--「永不放手」,今天的戴勝通比以前更健康,也更勇敢,這32個月以來我所學的比30年來學的還要多,更勇於面對。而且,海地事件也不能怪外交部或是海地政府,是我自己跑得太快。經過這件風浪之後,我跟我兒子這樣講,追趕未來「要快半拍,不能快三拍」。講到這個,我覺得我是被朋友給害死,那個朋友就是施振榮;他一直講要趕快做品牌,因為做品牌和國際化很有關係,我也想要趕快把三勝導向國際化,結果快三拍,出了點狀況。梁:您剛說自己沒有失敗,是因為還沒有到下結論的時候。是否因為過去花太多時間經營政治人脈,發展業外關係?戴:我80%的時間在公司,每個禮拜的交際應酬不超過兩場,我是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參加很多活動,所以很多媒體會在這些場合拍到我,好像是我都忙於社交的印象。梁:您是否曾超過自己能力,承擔過多?戴:事實上,國際化就是。國際化是一個該走的方向,但是很多企業在國際化,銀行卻在本土化,我覺得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梁:您的意思是說,銀行沒有跟著企業國際化,所以資金周轉不靈?戴:其實行政院和總統府都有介入解決……。方:我們看到太多企業案例,聚焦程度不夠,但急於要變革、成長、擴張;然而,眼界和擴張的願望,必須要跟企業的資源緊密的配合,而且要同時並進,不只財務問題,人力資源也是。梁:我很佩服戴董事長回答說,他並沒有失敗、還沒有到蓋棺論定的時候,但是講到施振榮害到你這件事,還真的把我嚇到。戴:我認為台灣的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走國際化這條路很容易跌倒,可是不走這條路,就一定會被淘汰。梁:那麼這就處於兩難了!請教黃董事長,倚天的市占率80%以上,這個數字是否可用來定義你們的成功,以及開始走國際化的條件?黃:我要強調的是,倚天還未成功,我們只是走在成功進行式。我們前20年是以本地市場為主,現在開始走國際化,為倚天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貢獻。有人問,為什麼倚天的轉型如此安穩?我思考的結果,想用一個比喻來解釋:企業變革、轉型的時機很重要,若是水淹到肚臍,趕快轉型是還有機會;但是水淹到鼻子的時候,才想要變革,就已經來不及了!常言道:人常高估眼前可做的事情,卻低估未來可以做的。台灣過去的迷思是:規模要做很大,其實大訂單的背後,也隱藏很大的風險;在某個領域好好去做,機會還是很多。
#@1@#梁:請教方執行長,企業朝向國際化時,要考慮哪些面向?方:這依然還是資源的問題,畢竟做國際化和品牌是需要整合許多資源來支援,而且必須比別人更高的危險意識,以及風險控管的概念,才能順利進行國際化的步驟。梁:您可否提出領導者應如何提出正確的策略,做好變革管理,帶領企業再創新機?方:天底下沒有絕對正確的策略,要不然我們也不會坐在這裡討論了。我想建議的是,領導者應該避免「過度樂觀」,要針對企業做更多的分析與評估,這是很重要的。就算是商機稍縱即逝,但是還是要做實地勘查與整體評估,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是非常關鍵的,畢竟,我們看到了太多擴張失敗的例子。梁:請教黃董事長,看到明基在做品牌時繳了很多學費,您對發展品牌的警惕是什麼?黃:企業要進行無數的變革,這是必然的。從我這幾年的體會,在時間和金錢上要有雙倍的準備,其次,企業的領導人要堅持對的事情,因為變革是需要幾年的時間來證明,如果在這個過程變來變去會效果不彰。
#@1@#梁:企業到最後就是「比氣長,比口袋深」,還有能否堅持下去的勇氣。戴董事長還有什麼要補充的?您的兒子現在一直跟在您身邊學習領導管理,您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領導者?戴:企業如果不走國際化和做品牌,就會遇到瓶頸,如果走國際化,要注意資金來源。有關第二個問題,我希望我的兒子是嚴凱泰和王令麟的綜合體,他們的領導風格與能力是我所敬佩的。梁:失敗是成功之母,在還沒有畫上句點前,不能斷言成功或失敗。走在變革這條路,領導者永遠在挫敗中找到下一個新生的著力點,邁向成功的里程碑,聽了今天兩位董事長與執行長的剖析,我們對企業變革又有了全新的認識。(本文內容摘自超視「全民拚理財」節目,請鎖定本周日晚上8點收看精采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