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商人希望透過「投資」政治人物,以官利商、以公謀私,擴充自己的事業版圖。有些商人直接投入政壇,自詡「商而優則仕」,有些商人栽培子侄、親戚當官,建立橫跨政商兩界的紅頂世家,有些商人選擇與政治人物結盟,或苦心孤詣挹注池中之物成人中龍鳳,並以「King Maker」自居。然而,政治人物官做得愈大愈難以掌控,商人太過信賴政治人物,通常以悲劇收場,因為政治人物不會為了商人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前途,即便這個商人還是政治人物的兄長、叔伯,商人動輒強調往昔的恩情,正是自掘墳墓的第一鏟,最後有錢的通常鬥不過有權的、有兵的。
#@1@#歷史早有明鑑,呂不韋即是最早、最著名的例子,長期挹注陳水扁的張榮發、許文龍也應心有戚戚焉。秦始皇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他自認「功過三皇,德蓋五帝」,不過他的功業幾乎皆由呂不韋為他所打下,呂不韋對歷史的影響其實還在秦始皇之上。沒有呂不韋,秦始皇可能僅是個流落異國的潦倒王孫,然而當秦國消滅六國後,呂不韋變成秦始皇唯一的威脅,最後,「King」處死了「King Maker」。呂不韋有時被歸類為秦商,有時被歸類為豫商,因為他出生於位於今日河南省境內的衛國,最後當上了秦國的丞相,而秦國主要疆域為今日的陜西省。呂不韋早年靠著「販賤賣貴」成為鉅富,然而他人生最重要的一筆生意,不是買賣珠寶、玉石、穀物,而是「買賣皇帝」。
#@1@#在趙國首都邯鄲經商時,呂不韋偶然之間結識了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贏異人在其他人眼中,雖是秦昭襄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卻是秦國質押給趙國的人質,在秦國王室地位之低可想一斑,但呂不韋卻認為「奇貨可居」,決定全力資助他;原因便在於秦昭襄王、太子安國君皆已老邁,而安國君的愛妃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原本,呂不韋對投資贏異人也不太有信心,但他的老父卻點醒他,耕田、販售珠寶的利潤最多十倍、百倍,但擁立一人為王、掌握江河,其利卻有千萬倍,於是他開始執行扶植贏異人當上秦王的計畫。呂不韋先讓嬴異人改名贏子楚,並將寵愛的歌女趙姬贈予他為妻,生下兒子嬴政,並以重金進獻華陽夫人,不但召嬴子楚回國,並成為王室的嫡嗣。
#@1@#果如呂不韋所料,秦昭襄王不久後便老死,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一年後也辭世,嬴子楚順利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只是,秦莊襄王根本沒有治國才能,因此任命呂不韋為丞相,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只不過,秦莊襄王在位也僅3年即去世,由13歲的嬴政登基,史稱秦王政,他尊攝政的呂不韋為「仲父」;實際上,呂不韋堪稱「地下秦王」。呂不韋任相後,充分發揮商人務實而創新的特性,首先帶兵滅掉僅有象徵意義的東周王室,利用反間計除去了在六國中頗有威望的魏國信陵君,任用韓國水工鄭國,開鑿涇水和洛水間的渠道,變四萬多頃鹵地為良田,並派遣年僅12歲的甘羅出使邯鄲,逼使趙國割讓城池。
#@1@#為了兼併六國,呂不韋招攬3千遊士於門下,編纂了雜家代表著作《呂氏春秋》,成書後將之公布於秦都咸陽的城門,宣稱若有人能更改一字,可得賞金1千兩,不過這並非代表《呂氏春秋》當真字字珠璣,而是呂不韋權勢薰天。秦國逐一征滅東方六國,秦王政變成了秦始皇,雖然他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偉業,但他可能是呂不韋私生子傳聞,加上太后趙姬與假太監嫪毐有染一事,也與呂不韋有關聯,激使秦始皇心生殺機。秦始皇決定先免去呂不韋的相位,逼他前往封地洛邑。然而,即便東遷至洛邑,呂不韋的宅第依然賓客如潮,秦始皇擔心呂不韋起兵謀反,因此命令其與家屬遷至蜀地,呂不韋心知難逃一死,於是服毒自殺而亡,結束了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