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6年12月營收公布,郭台銘領軍的鴻海果然不負眾望,以新台幣8,682.86億元年營收,穩坐台股「營收王」寶座,與第2名王永慶所經營的台塑石化5,295.65億元年營收相較,足足有3,000億元以上的差距。只是,鴻海不止是營收規模大而已,真正展現郭台銘獨到之處在於經營績效。
#@1@#事實上,與2005年的6,756.57億元年營收相較,鴻海去年全年營收大幅成長了28.5%,但是,鴻海的股本也從2005年403.83億元膨脹至2006年498.99億元,股本膨脹率高達23.56%;所以,把股本折算回來,鴻海全年每股營業收入是從167元成長至174元,成長4%。正因為營運規模擴大,即使面對3C電子市場激烈競爭的微利時代,鴻海單季毛利率仍能穩守在5%以上,營業費用率從2004年第2季3.93%高點持續壓低至目前2.5%以下水準。在毛利率表現持平,而營業費用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鴻海獲利能力獲得改善,反應在每股稅後盈餘(EPS)上,鴻海2006年全年EPS估計為11.23元,較2005年10.21元,成長將近11%,遠比每股營收成長率4%表現優異。簡單的說,鴻海獲利能力成長,除了來自於營收成長的貢獻外,撙節支出、提升經營效率,才是真正的主因。反觀同為「電子五哥」的仁寶,全年營收從2,209.02億元成長至3,030.71億元,成長幅度高達37.19%,遠超過鴻海的28.5%,但是,仁寶的每股稅後盈餘卻僅從2005年的2.43元小幅成長至2006年推估的2.44元,僅小幅成長了0.01元,成長幅度為0.41%。年營收成長37.19%,對獲利提升卻毫無幫助,兩相比較,就可以看出仁寶經營效率遠不及鴻海。事實上,在過去1年當中,仁寶股本也只從357.65億元增加到379.29億元,股本成長率僅6%,所以,仁寶2006年每股營收79.91元亦較2005年的61.79元成長29.37%,每股營收出現2位數以上的成長幅度,獲利卻毫無改善,這種情況對於長期追蹤營收變化的投資人而言,確實很難接受。那麼,仁寶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呢?原來,仁寶單季毛利率自92年第2季達到9.31%的高點後,就呈現逐年逐季下滑的走勢,到95年第3季仁寶單季毛利率僅剩下4.6%而已,獲利能力可說是被腰斬。而且,仁寶毛利率從2005年6%降到目前的4.6%,看似只是小小下降了1.4%;但是,若要維持相同的獲利水準,營收成長幅度還得要超過30%。
#@1@#不少投資人會從營收成長、每股稅後盈餘成長的軌跡尋找未來的潛力股,只要營收大幅成長,加上每股稅後盈餘數字也大於去年同期時,就會被納入投資組合的口袋名單之中。不過,像仁寶這樣的案例,營收出現30%以上成長,每股稅後盈餘也大於去年同期,只是,它未來的獲利,真可能出現爆炸性的成長嗎?其實,一家企業營收成長,並不足表示它可能成為潛力成長股;要成為真正的潛力成長股,除了營收成長外,經營效率的提升,才是維持企業獲利成長的重要動能;其中,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每股稅後盈餘成長率要大於每股營收成長率。
#@1@#從上市上櫃企業2006年營收與獲利表現追蹤,國內DRAM三雄──力晶、南科、茂德,除了全年每股營收都出現40%以上的大幅成長外,每股稅後盈餘的成長,更是出現倍數以上的大躍進。雖然,DRAM價格自2006年5月之後就呈現緩步回跌走勢,但國內DRAM廠商靠著擴充產能、提升良率,以及跨入次世代製程,持續降低成本,所以,像力晶單季毛利率才能從2006年第1季13.77%,逐季翻揚至第3季的42.44%;茂德毛利率亦是從8.08%逐季大幅躍升至41.58%。展望2007年國內DRAM三雄除了新產能將陸續開出外,DRAM製程也將由90奈米製程跨入70奈米製程,生產成本將更具競爭力.;而且,隨著VISTA效應逐季升溫,對DRAM位元搭載量將會出現倍數成長,更有助於DRAM三雄營收成長;因此,從營收與獲利成長軌跡觀察,DRAM類股仍會成為2007年投資人必須關注的潛力族群之一。
#@1@#除DRAM類股外,不鏽鋼族群如彰源、唐榮、有益鋼鐵,除受惠於上游中鋼鋼板報價持平外,不鏽鋼報價因需求暢旺持續走高;2007年1月7日的報價,不鏽鋼板報價已到每公斤138元,創下3年新高,就在價量齊揚的激勵下,像彰源除了每股營收出現39%成長外,每股稅後盈餘更是由2.14元躍升至4.75元,成長幅度高達122.13%;在不鏽鋼板報價持續走高,不鏽鋼族群2007年第1季獲利展望,值得投資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