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款818智慧型手機(PDA Phone或Smart Phone)一炮而紅的多普達(Dopod),在亞洲品牌市場,已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是,最近面對摩托羅拉(Motorola)、諾基亞(Nokia)等國際品牌即將大舉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再加上母公司宏達電(HTC)在歐洲市場開始推展自有品牌,並以3G智慧型手機CHT9000作為重要試金石;未來,是否母子公司將在市場上形成敏感的競爭關係,也成為多普達另一項挑戰。面對諸多市場變因,多普達國際總裁董俊良成竹在胸。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董俊良大談多普達未來的發展策略;對於迎面而來的競爭,在他心中,早有定見。以下是專訪紀要。
#@1@#《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在亞洲手機市場,多普達已取得一定的品牌地位。你如何看待多普達這個品牌的發展歷程?《董俊良》答(以下簡稱「答」):品牌創立初期,必須尋求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但是,建立長期的品牌地位,就需確定產品技術、資金、研發、人力能夠持續投入。我認為,三年是基本檢驗期,關鍵在於能否持續,能否看到成長的軌跡,如此,才可能找到生存利基或發展優勢。。問:多普達的品牌事業為什麼會選擇從中國大陸市場開始?何以未考慮從台灣市場起步?答:中國市場是一塊新市場,同時,已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智慧型手機品牌在當地的「卡位」動作很重要。而且,讓消費者接受一個品牌是需要時間的,不管是品牌形象操作或市場機制建立,都非一蹴可幾。如果,等到市場已經起飛才準備切入,那就太晚了。至於台灣市場,不管是使用者對產品的認知,或是通路結構,都已經相當成熟,卡位的意義不大,反而需要一個好的產品來帶動品牌經營。問:中國大陸市場的品牌經營策略與亞洲其他市場是否有所不同?差異何在?答:中國電信業者如中國移動等,對高階用戶的影響相當大;所以,在大陸會採取「雙品牌」或「品牌合作」的策略。
#@1@#問:目前,宏達電也在歐洲市場推出以HIC為名的自有品牌產品;未來,多普達在市場上將如何與HTC區隔?答:多普達跟宏達電是策略夥伴,未來,會思考出一套整合策略,以創造雙贏的局面。最重要需思考的是:對消費者最好的作法是甚麼?以便在通路及客戶服務方面進行資源整合,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在市場上,兩個品牌將進行區隔,以避免衝突,形成資源浪費。問:你認為,多普達日後在品牌策略的推展上,還有哪些部分需要調整及改善?過去,多普達切入亞洲市場時,時間點掌握的還不錯;只是,為了搶市場時效,腳步不免紊亂。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到策略的一致性,以期在市場上創造綜效。比方說,我們要發展一個應用軟體,以前都是各個國家自己作;未來,就是必須進行整體思考,不管是在產品、應用或服務,都要更早規劃,建立更完整的區域性思考。所以,多普達已經成立了一個團隊,就是推動整合性的產品開發策略,目的就是希望能作到「do once, use many」,創造資源共享的效益。再來,就是強化內部管理流程。一家企業從創業,進入成長階段,必須作好「成長管理」;成長的極限在哪裡?成長的驅動力是甚麼?如何管理企業成長的過程?在在都需要思考。以往,多普達就是強調如何快速切入市場;所以,Time to Market是最高指導原則。現在,必須致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問:未來,在手機市場,爭取傳統手機用戶升級將是帶動市場成長的重要驅動力。在這方面,多普達有甚麼特別的策略?答:多普達與宏達電、微軟(Microsoft)在全球市場的長期合作關係,已形成競爭實力,這股力量已不輸摩托羅拉或諾基亞這些國際一線品牌。未來,是否能將PC應用模式,帶進手機市場,將成為多普達在下一階段競爭的致勝關鍵。問:你認為,有哪些PC應用模式,有助於推動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長?
#@1@#答:音樂手機有機會。如果,可以作到像iPod那麼方便、便宜,必然可以在市場上鼓動應用風潮;因此,這一類照相、音樂、遊戲等應用手機市場,應儘速鞏固。問:但是,當Apple即將推出iPhone,其他手機品牌廠商,也會及時推出音樂手機,多普達將如何落實產品差異化?答:未來,產品差異性的關鍵,在於內容取得的方便性、合法性、取得成本及使用介面。Windows Mobile平台,還是很有優勢。它的優勢在於Windows相關族群龐大,包括周邊設備及軟體開發業者等,這一股勢力已經形成一個PC生態系統(PC Eco System),而且,是一個全球供應生態鏈;打集體戰,絕對比單兵作戰的實力強。問:不過,也有不少使用者對於Windows Mobile平台的意見很多?答:如果沒有意見,這個世界也未免太無聊了;就是因為覺得不完美,才會有持續進步的動力。
#@1@#問:但是,最近一款3G手機CHT9000,發生了「螢幕飄移」事件;在網站上,可以看到用戶強烈反彈,更有媒體報導已涉及回收或換機的問題。對多普達的品牌而言,難道不是已構成傷害?答:產品有瑕疵,對品牌絕對有殺傷力;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在考驗品牌應該如何面對消費者,該如何處理如此的危機?是不是誠實以對?有沒有採取立即的行動?這些,也都在訓練我們面對、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