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台股再創波段新高17323.87點,多頭格局延續,之前提過的重點族群持續發威,行情不要預設限制,惟指數向上空間不像去年一樣大,而且資金輪動相當快速,選股難度越來越大,但仍有邏輯可以依循。
聯準會強調經濟復甦加速 貨幣政策維持寬鬆
首先過去一週國際財經事件眾多,資訊量相當龐大,其中之一是聯準會公布最新的褐皮書(Beige Book),褐皮書的正式名稱是「當前經濟情勢評論」(Summary of Commentary on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裡面將美國十二個聯邦準備系統的經濟概況做了詳述,而最重要的是這份文件提供了聯準會對當前美國經濟的看法,所以對在判斷未來聯準會利率政策的路徑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次褐皮書開宗明義地說,美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熱絡,復甦速度加快,民眾消費支出增加,受惠於疫苗接種速度相當快,美國目前每一百人已經接種了五四.九劑疫苗,對於經濟的限制也可以慢慢開放,受惠最明顯的產業在於休閒娛樂業。
此外,褐皮書也提到了美國製造業面臨到的生產瓶頸,包含像是汽車產業對半導體晶片的缺貨、傳統生產行業遇到運輸瓶頸、出口商面臨出口運費大幅調整等等狀況,其中生產原料缺料以及海運報價調整這兩項對台灣產業的影響最為直接,過去一段時間也可以觀察到相關類股如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等股價飆漲,而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台積電(2330)從去年開始一路飆漲,除此之外,消費性電子產品對於DRAM的需求也相當強勁,佔全球DRAM市占率約3%的南亞科(2408)、全球第五大的華邦電(2344)等台廠自然受惠。
拜登政府大撒幣 為經濟添柴火
於三月十日通過的一.九兆美元「美國救助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中,有一項政策是發放一千四百美元紓困支票給美國民眾,雖然有排富提款(個人年收75,000美元或夫妻年收合計150,000美元),然而大部分美國人都還是可以領取到該筆款項。在經濟學原理中,凱因斯學派認為所得有所謂的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也就是當消費者拿到一塊錢會將其中的某一部分拿去消費,通常收入越低的消費者邊際消費傾向越高,這些消費若能確實流入實體經濟,還會再因為乘數效果放大財政刺激政策的成效。
果不其然從本週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可以印證,美國居民的消費金額較上個月大增9.8%,遠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5.8%,其中餐飲消費較上月大增13.4%,服裝消費也大增18.3%。由於美國的GDP中有六成至七成是由消費所貢獻,因此可以預期的是本季的美國經濟成長數據將會非常亮眼。
全球缺料狀況持續 原料報價不斷調漲
其實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也都正在加速復甦的軌道上,全球供應鏈雖然在疫情期間受創嚴重,甚至出現調整,但由於各國間的比較利益依然存在,所以全球景氣復甦的外溢效果自然也嘉惠台灣。
目前台灣的行情基本上就是在景氣循環中經濟擴張的初始段,這個階段可以觀察到許多股票價格噴出,雖然已經離谷底有一段距離,但行情千萬不要設頂,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波景氣擴張或走到哪裡,以目前的經濟數據加上非量化的政策研究,多頭行情至少還能延續到年底,只是選股上要更有技巧,不像去年一樣隨便買隨便賺。
根據景氣循環理論,目前我推薦可以多注意傳產類股,例如鋼鐵、水泥、橡膠、塑膠、造紙等跟基礎建設以及經濟復甦最為相關的產業,錯過了去年電子股的行情,今年的基建及經濟復甦行情你真的不能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