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為了中信證券的業務前往香港兩天,目的是參加中信證券子公司十周年慶,雖說是兩天,實際上,從台灣出發到從香港回來,前後只有短短20個小時,中間還包括吃飯、睡覺,行程相當匆忙。除了香港,中信證券在韓國首都首爾、泰國首都曼谷也設有子公司,海外總人數超過千人,規模不小,我剛就任董事長一職,有必要親自跑一趟,了解它們在當地的發展。
#@1@#很多人誤以為,國內的公司到了海外設立據點,便完成國際布局,其實並非如此。台灣很多金融機構在其他國家都設有據點,但這些據點做的都是在台灣便可做的事,例如聯貸,甚至主要的客戶還是當地的台商,根本沒打進當地的金融市場,直率地說,只是把OBU設在國外,實質意義不大。中信證券海外子公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經營完全在地方化,以香港子公司為例,營運長(COO)是香港人,做的是香港人的生意,就與其他香港證券商沒有兩樣,這就好像美國花旗銀行來到台灣設點,做的也是台灣人的生意,不會只作美商的生意,完全與台灣本地的銀行無異。
#@1@#10年來,中信證券香港子公司一步步成長,員工人數已從起初的14人,增加至今日近500人,雖然規模還不算太大,但成長還算迅速;目前,曼谷子公司員工也有近600名,但首爾子公司受限於外資金融機構不易經營零售業務的情勢,因此員工縮減至7、80位。這樣的海外經驗一旦成功,就可以在不同國家持續複製,中信證券的區域化布局,可說踏出了好的第一步。以現狀言,台灣的金融機構不做全球化布局,因為規模不夠大,根本做不到,但也不要困守台灣,因為如此便很難繼續成長,務實的做法是進行區域布局,亞太地區應是最好的選擇。我到了中信證券工作,主要基於兩個理由,而這也是我第一個「純民間」的工作,過去即使在銀行工作,這些銀行的官股比例也相當重。第一,過去,我總以總體的角度來看財經,現在終於能以個體的角度來看,關於資本市場,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很多人以為我謙虛,但我說的是真的。第二,我完成合庫民營化與上市後,原本下一個計畫就是前往越南、香港進行布局,雖然我離開合庫,但那時我很高興,因為它要進行區域布局的趨勢,已經無法阻擋了。現在,中信證券正提供了我實踐這個信念的機會。這個概念,我大概強調了五、六年,在證券交易所董事長任內時,曾說台灣金融單位需要建立三個概念,一是「全球性的思維」,二是「在地化的覺醒」,三是「行動化的區域布局」;今日,我覺得建立這三個概念,愈來愈迫切。